2、指名回答,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3、集体回答,问题是什么? 4、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5、集体评议(注意答题格式) 四、思考题
思考:交换哪两筐,可以使两车运的苹果个数同样多?
26个 28个 24个 26个
30个 五、作业:P5:第2题。 课后反思:
22个
第四课时: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 教学三维目标:
1.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把两种不一样多的物品变成“同样多”。
2.是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不一样多变成“同样多”的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我们班要拔河比赛,愿意参加吗?一队10人,二队6人,行吗?为什么?
怎么样就公平了?
2. 你们喜欢玩串珠吗?今天就来研究关于串珠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 出示例3,
提问: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图中说的是什么)?
要解决什么问题?(让两串彩珠同样多,有什么办法?)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 先用圆片摆一摆,再和同桌交流。
学生动手摆,教师巡视指导。 3. 汇报交流:三种方法。 第一种:小军再穿4个彩珠。
第二种:把芳芳穿的2个彩珠拿走4个。 第三种:拿出芳芳穿彩珠给小军2个。
4. 总结,加强对比:你有什么体会?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只要抓住两串相差4个,就能找到解决的方法了。 三、巩固练习 1. 想想做做第1题:
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填空。组织交流时着重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2. 想想做做第2题,
先出示直条图,让学生说一说如果让同时多,要先知道什么,但要引导比较,认识到应选择比较简单的方法。 3. 想想做做第3题
4. 引导学生在头脑里把两个数量排一排,学生独立做,集体讲评订正。
5. 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做,集体讲评。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0页 教学三维目标:
1.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计算验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计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领悟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出示8个圆和5个三角形,提问: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独立列式解答 二、探究新知 3. 出示例题4
提问:你能知道什么数学信息?学生交流 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求出哪些问题?
4. 指导学生解答:小华做了多少朵?
用圆片摆出来, 第一排摆多少个圆片?
5. 启发:对照刚才摆的过程,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小华摆多少朵?
11+4=14(朵)
列式后解答后追问:算出的得数与摆出的结果一样吗? 6. 尝试解答:小平做了多少朵?
先用圆片摆一摆,小组合作,再计算 讨论:第一排摆了多少?第二排怎么摆? 5.明确:对应摆,最后空3个位置不摆。 三、练习巩固
6. 想想做做 第1题:
学生动手画一画,再填空。组织交流时着重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7. 想想做做 第2题:
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学生独立解答。 8. 想想做做 第3题
看清条件,问题,有困难的用学具摆摆。强调:上下要对齐。 思考:算出的数会不会比32个少?为什么? 4.想想做做 第4题:
出示图后指名说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求小灰兔拔了多少个,怎么求?独立完成。
汇报:你是怎么做的。25+7=32(个) 5.想想做做 第5题: 学生独立做,集体讲评。 四、总结提升: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练习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练习二。
教学三维目标:
1. 引导学生学习用加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
题。
2.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同学们,学过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你有什么想法呢?
二|、自主探究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的收获和想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想法。 组织学生交流。
同学们总结得真棒!接下来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怎么样? 1. 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重点汇报第(3)的解题思路。 2. 练习二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解订正。
3. 练习二第4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再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4. 练习二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再根据题中的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尝试进行解答。
三、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和整理,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练习二第1题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初步认识多边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12—14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经历认识多边形的过程,能够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多边形。
教学难点:根据图形的边来判断多边形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回忆节假日和爸爸妈妈去哪些地方玩过。
2、谈话: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你们从没有去过的地方,那就是有趣的“图形王国”。(出示图片)
二、主动探索,合作领悟 1.认识四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