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一辩陈词: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辩友、来宾,大家好。我方认为:素质教育提高靠学校为主,社会为辅。
正本方能清源。首先,请允许我对辩题中的关键词语进行阐释: 根据《中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教育”是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学校”, 是指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教育的组织机构。 依据《教育法》规定,“素质教育”是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的教育。
我方认为,素质教育提高主要靠学校。理由主要有三:
第一、从教育的诞生来看,素质教育的提高主要靠学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在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的,没有专门人员和专门机构。随着社会发展和分工的日臻细化,需要建立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学校由此应运而生,并日益蓬勃发展,从始至终都承担着为国家培养栋梁的职能,从早期西周的“官学”、孔子兴办的“私学”,到近代国共合作的“农民运动讲习所、上海大学、黄埔军校”,再到当今的各类现代学校,培养了无数有贡献的学者和治世人材。
第二、从教育的实施条件来看,素质教育的提高主要靠学校是能者居之的必然。
学校教育目标明确。配有专业的教师团队和教学设施。教育内容全面、系统,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再各大学,涵盖了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兼顾了各年龄阶段、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并且学习环境纯粹,教学秩序规范。学校教育在目标、内容、手段、环境等方面更系统、全面和科学,这些优越条件都是社会无法比拟的。
第三、从法律法规来看,素质教育提高靠学校是国家发展教育的必然。
国家明确规定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规定义务教育是必须贯彻的教育方针,实行教师资格和考核制度,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着力在学校这主阵营上建立素质教育保障体系。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素质教育提高靠学校为主,社会为辅! 我的陈词完毕,谢谢大家!
正方二辩陈词: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辩友、来宾,大家好。
刚才对方辩友说道:如果按照我方对“学校”定义,那么那些教堂、革命胜地、监狱等也可称之为学校,这是你方犯了“概念不清”的逻辑错误。按照我方的阐述,从学校教育所特有的目标、内容、专业的教师等方面来看,以上场所并不能划入我方所定义的“学校”范畴。
对方辩友还提到:学校不能提供全民化、终身化、个性化的教育。对方辩友这是在否认事实!难道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规定、扶贫助学政策,有把某些孩子排除在外吗?各中职学校的职业培训面对的不就是社会在岗及待业所有人员吗?各大高校的成人继续教育有把五六十岁的老年人排除在外吗?我们技工生可以根据兴趣、特长选择不同的专业去学习,难道不是因材施教、个性化的教育?事实上,国家在各类学校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保障公民接受职业学校教育及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使公民获得各自所需的教育及终身教育。学校教育一直搞的就是全民化、终身化、个性化的教育。
对方辩友口口声声说素质教育要靠社会,教育者不作为职业出现,教育者无所不在。那么请问:既然实施社会教育的老师不受限制,是不是那些杀人、放火、抢劫等素质低下的人也可成为教育者呢?对方辩友还提到:素质教育在学校应试教育面关举步维艰,学校教育已和“强国梦”不相适应。既然是这样,国家为什么还要在《教育法》中规定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为什么不让学校教育下岗、而让社会教育上岗?转而把主要的财力物力都投入去搞社会教育呢?
社会教育无专门的教育者,无充足的教学设施,无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教育内容凌乱、无序,环境混乱、多变。“学位房”为什么受到父母们的青睐?是因为社会人士普遍认同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最佳场所。所以,素质教育提高靠学校为主,社会教育只能为辅。
正方三辩陈词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辩友、来宾,大家好。
对方辩友,你方认为学校教育的成果只是一个模子里批量制造的考试机器,这种否定学校教育成果的观点我方实在不敢苟同。学校教育在素质教育提高上,确实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但瑕不掩玉,事实上,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为国家提供了多少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诚实守法、技艺精湛、博学多才、多专多能的人才,学校始终都是培养国家栋梁之材的主产地。像我们学校就培养出大批社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就为推动顺德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刚才你方问道:为什么在校获得的价值观,一到社会就土崩瓦解?我现在回答你:这不就证明了社会环境的多变、混乱,对健康思想和良好品德形成具有灾难性的作用吗?众所周知,现在社会上搓麻将之风日盛,三缺一就让小孩顶上,唐朝名诗《春晓》都被学生改成“春眠不觉晓,处处联胡了;夜来麻将声,输赢知多少?”试问,难道决定国家未来的素质教育提高能靠当今这样的社会吗?
刚才你方还问:诸如面对爱情、个人理财、家庭伦常、家务小事等,在学校却不教,是涌还是不为?我现在回答你:学校除了传授知识智育方面的内容,班主任、老师时时教我们勤俭节约、感恩父母等做人的道理,算不算是德育方面的内容?学校的青春期性心理、生理的教育和早恋的教育,算不算是素质教育中的内容?学校的体育、音乐、美术等,算不算是素质教育中的内容?学校对我们进行职业规划和职业道德教育又算不算是素质教育中的内容?学校教育内容全面,涵盖了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不是对方辩友想缩小就能缩小的。
社会缺少像学校那样纯粹的学习环境,不像学校只能教授健康、上进的教育内容。社会缺少像学校那样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像北大名师就有:胡适、蔡元培、马寅初、朱光潜、季羡林、翦伯赞、冯友兰等,社会有这样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吗?
所以我方坚持,素质教育提高靠学校为主。谢谢大家。
正方四辩陈词:
主席、评委、对方辩友以及在座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 下面,我先提出对方严重与事实不符的错误:
对方辩友提到:学校教育与社会土壤严重脱节,素质教育在学校只是流于形式,学校出产的是些高分低能、高分没品的低素质人员。事实上,学校是培养国家栋梁的主阵地。许多社会精英都毕业于各大名校,难道那些毕业于清华、北大的国家领导人都是低素质人员吗?
对方辩友还提到:学校不能提供全民化、终身化、个性化的教育。对方辩友这是在否认事实!事实上,国家在各类学校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保障公民接受职业学校教育及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使公民获得各自所需的教育及终身教育。学校教育一直搞的就是全民化、终身化、个性化的教育。
素质教育提高,依赖学校和社会共同支撑的整体系统,我方不认为素质教育提高只要学校教育就能一劳永逸,社会和学校一样,对于个体的素质提高,都一样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关键在于,谁是主要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判断何者为主要的标准,就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从职能上看,学校作为专门培养人才的组织机构,集中代表了社会化的目标,反映了社会意志和社会要求,若把素质教育主要交由社会来实施,那么,就本末倒置了。
2.从组织机构上看,学校教育的系统性优于社会的无序性、杂乱性。
3.从实施的手段上看,素质教育的提高需要是专业的实施者和科学方法。学校聚集了一批爱教育、懂教育的人才,具备有专门、充足的教育设施、教育设备,有利于把人类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内化于个体,因而在实施素质教育谁为主要角色方面,学校教育比社会教育更适合。
4.从人才成长的环境上看,学校比社会有着更为纯粹的成长环境。追求真、善、美是学校的主流思想,学校有比社会更稳定的成长环境,如稳定的教育场所、稳定的教育者、稳定的教育对象和稳定的教育内容,以及稳定的教育秩序等。而社会环境多变、混乱,特别是当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盛行的社会环境绝不利于个体素质的提高。
所以,我们坚信:素质教育的提高主要靠学校这片沃土,社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辅助和补偿地位。
通过这次辩论赛之后,对方辩友就算依然坚持素质教育靠社会,但将来你们一定会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各大名校,甚至出国留学镀一层土豪金。
我的陈词完毕,谢谢大家。
自由辩论阶段:
自由辩论阶段一句话反问:
1、请问对方辩友,在座的各位是不是受过良好的学校的教育?而且现在我们所进行的辩论,难道不是一场生动反映学校素质教育真实案例吗?
2、对方辩友一再强调校园就是应试教育,为什么你们还不退学?进入社会这所大学,探求新知呢?
3、古往今来,教育的发展无不烙印着学堂的足迹,孔子三千弟子的兴旺门庭,封建文官制度下的大小私塾,闻名史册的四大书院,积淀着多少华夏文化的精髓啊!难道这些还不足以说明学校才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吗?难道你们也要否认这些古圣先贤的素质吗?
4、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引起巨大效应,一时间回首美好的校园生活成为街头巷尾的主旋律。学校的生活是多么难忘,请问对方辩友,你们一昧否定学校,难道是因为你们都有不堪回首的校园生活吗?
5、对方辩友你们知道素质教育的目标吗?你们知道学校的教育目标吗?我来一一道来:(1)培养学生的学习与自理能力;(2)培养学生的语言与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创造能力;(4)培养学生以健康心身应变的能力。二者的目标何其相同?这不正是我方的观点吗?
6、试问对方辩友,我们哪一个不是在校园琅琅书声中长大?哪一个不是在操场升旗的国歌声中成长?哪一个不是在老师的谆谆教诲中成才呢?校园是美丽的,就像那首儿歌唱的那样:我们的校园像花园,美丽的花朵真鲜艳,啦啦啦,啦啦啦,我们人人笑开颜。谢谢!
7、想想吧,现在的孩子不读书能行吗?不行,而且要读好书,读名牌学校,哪怕是高昂的学费,家长们也“趋之若鹜”,这又说明了什么呢?“拜师学艺”,“名师出高徒”,上好学校,请家庭教师,上一流大学等等观念已深入家长们的思想,各位辩友现在还在上学深造又为了什么呢?顺德中专学校就是读书的好地方,就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难道不是吗?对方辩友?素质教育提高要靠学校啊,对方辩友。
8、发达国家早就把学校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早在1990年4月18日,美国就公布了它面向21世纪的《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其中,著名的“国家教育目标”主要内容是:
(1).所有的美国儿童在进入小学以前都应受到必要的学前教育。 (2).全国中学生的毕业率应提高到90%。
(3).完成中、小学教育的学生应能证明他们在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和地理等学科领域具有相应的能力。
(4).美国学生在数学和科学方面的成绩应当处于“世界的最前列”。 (5).每一个美国成人都应具有阅读和写作能力。 (6).美国的每一所学校都要消除暴力和吸毒。
9、我们的邻国也早就素质教育进行过战略规划
日本基于《教育基本法》精神,21世纪的教育目标如下: (1)培养宽广的胸怀与丰富的创造能力
宽广胸怀指德、智、体协调发展过程中追求真、善、美;丰富的创造能力指艺术、科学和技术各个领域的创造性能力。
(2)培养自主、自律精神。要具有自主地思考判断问题的能力、尽职尽责、严于律己、积极主动等精神;要培养助人为乐、宽容心和指导他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