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 W.cOm
课 题 第一单元 第1课时 ------ 唱歌《山谷回音真好听》 1. 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并按照歌曲教学目标 要求表现强弱。 2. 引导学生积极创编回音游戏。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导 学 过 程 一、情境导入 通过强弱的对比,来表现回音的效果。 力度记号、连线在歌曲当中的运用。 电子琴、录音机、 光盘 二 次 备 课 1.师生问好,交流寒假见闻。引人春天的话题。听一首与春天到郊外去郊游相关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2.引导学生倾听歌词,关注歌曲中模仿回音的两句旋律,启发学生思考歌曲运用什么方法再现大自然中的回音现象。 3.教师即兴呼唤,请学生用稍弱的力度模仿教师的声音,表现回音效果。 4.教师穿插一至两首练声曲,让学生用稍弱一些的力度来模仿。 5.引用歌曲中的回音练习曲来训练,一强一弱,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达到回音的较好效果。 二、学唱歌曲 1.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的一句,由一句模仿,引入整首歌曲的模仿。 2.教师演唱歌曲中的第二句。 3.教师一句一句演唱全曲,学生一句一句跟唱,注意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4.全体跟琴演唱歌曲。 5.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注意第二句演唱力度的变化。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演唱歌曲,另一组在第十一小节处模仿回音。 三、回音游戏 1.将学生分成两组,做回音游戏的活动。领头的学生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创编声音,让另一组的学生模仿,比一比哪组模仿得像。 2.呼唤 3.节奏 4.唱名音高 5.旋律片断 6.歌曲片断 回音游戏方式也可以在几组同学间进行。一种声音在各组同学中模仿、传递,看哪组模仿到最后一个同学还不走样。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唱了一首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同学们还创编了新的歌词。你们难道不想亲自到天坛去试一试,神奇的回音壁是不是有回音吗?好,同学们,再见! 生齐:再见! 板 书 设 计 山谷回音真好听 F P 强 弱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第一单元第2课 时------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 欣赏河北民歌《放风筝》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导 学 过 程 (一)导人课题 1.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出发》的节奏。 春天吸引着人们到郊外去,我们聆听音乐,了解一下一群苏联的少先队员是如何出发到郊外的。 提出问题:乐曲中描写了什么交通工具?作曲家运用哪些音乐手段来描写这种交通工具? 2.教师介绍定音鼓和小鼓对火车均匀行驶节奏的模仿,小号对火车汽笛声的模仿。 3.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出发》的情绪。 提出问题:乐曲中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是怎样的心情? 作曲家在乐曲中运用两支旋律以及不同的音色,表现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的心情。 4.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两个主题。 (二)听乐曲《出发》,随着音乐律动 1.教师将学生组织成一列或几列长队,仿佛是火车的车厢,随音乐有节奏地律动,特别提醒学生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奏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律动时队形的变化,以及队形行驶方向的改变, 应随音乐中旋律的不同、音色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3.介绍作曲家和乐曲创作背景。 (三)聆听河北民歌《放风筝》 1.聆听中国风格的音乐。 提问:《放风筝》与前面刚听过的乐曲《出发》有什么不同? 鼓励学生从音乐情绪、风格、音乐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 2.听歌曲歌词,提问:歌曲中唱了哪些内容? 三月—姐妹穿着—放风筝—风筝飞翔—回家。 3.介绍这首民歌的音乐特征:在人民群众中流传、传唱,不同地域《放风筝》的音乐也不一样,同一首民歌,不同的人唱得也不一样。我国各地流传着各种版本的《放风筝》,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收集一些,以供大家欣赏。介绍歌曲中的衬词、装饰音以及旋律等特点。 4.请学生跟着录音或教师的范唱哼唱歌曲。 (四)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 1.引导学生展开关于春天的想象,将春天能发出声音的事物列举1.听辨和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2.感受河北民歌《放风筝》的情绪,了解歌曲的内容和一般特点。 3.听辨和感受《出发》与《放风筝》在音乐表现手法和音乐情绪方面的差异。 参与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 听辨主题1、主题2并感受乐曲中的节奏。 磁带、音响 二 次 备 课 出来,将这些事物发出的声音模仿出来。 2.组织学生对各种声音依次模仿和表演。 3.然后将学生分组,分别担任不同的节奏声部,先依次表演各自的声部,然后两个、三个声部,直至所有声部都组合在一起,创作出一首(春天交响曲)。 4.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还有哪些春天的声音可以组合到《春天交响曲)中来,可以用什么节奏来表现,等等。 (五)教师总结本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一首管弦乐曲《出发》,它是由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所写的《冬日的篝火》中的第一首。这首乐曲表达了去游玩的小朋友们高兴的心情,下课以后同学们去网上查询一下普罗科菲耶夫还有哪些作品,咱们再多了解几部,下课!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导 学 过 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到山谷里听回音,还记得我们学的那首歌叫什么名字吗? 生:《山谷回音真好听》。 师:我们来复习一下吧! 教师播放歌曲师生共同演唱。 二、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 1.教师描绘春天的景象,请学生读歌词,引导学生区分歌词与衬词,注意衬词应轻读。 2.教师范唱,学生跟唱,学生跟琴独立演唱。 3.教师重点讲解:前八后十六和附点八分音符的演唱。 4.完整地演唱歌曲。 5.教师范唱唱名,学生跟唱唱名。请个别同学唱、小组唱,同学第一单元第3课时----- 唱歌 《放牛放到小河边》 1.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能有表情地演唱。 2.学唱歌曲的歌谱,认识小节、小节线. 1. 歌曲中前八后十六节奏型和附点八分音符的演唱。 2. 认识小节线、终止线。 在歌曲中分辨出小节线和终止线。 教材中的图画、竹节。 二 次 备 课 互相评价并纠正。 三、学习小节线、小节 1.教师介绍什么是小节与小节线。同学们演唱得真好,请大家看这是什么? 生:竹子! 师:谁来告诉我,这根竹子有几节? 生: 有4节。 师:在歌曲中也有能帮我们数出歌曲有多少节的线。 教师板书:在事先写好的节奏谱中写上小节线。 师:这样的竖线就叫小节线。 师:在歌曲结束的地方,我们除了写上一条小节线,咱们再给它加上一条粗线,这一条细线和一条粗线和起来就叫终止线。 师:谁来数一数这条节奏练习里有几条小节线? 生:有3条小节线。 2.请学生说说《放牛放到小河边》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 3.请学生数数学过的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中,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在哪几个小节中需要用稍强的力度演唱,哪几个小节需要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4.请学生设计演唱《放牛放到小河边》的强弱力度变化,做到有表情地演唱 5.师:那终止线在歌曲或乐曲中应该有几条? 生:只有一条。 四、学唱歌谱 1.范唱歌谱 2.模唱歌谱 3学生集体演唱歌谱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小节线和终止线,还学会了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我们的收获可真大呀!希望课下同学们自编动作,来继续演绎这首好听的歌曲。下课! 教 学 反 思 学案设计:楼德 学案修改:平阳小学林霞 课 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第一单元第4课时----活动 《郊游》 1.学唱歌曲《郊游》。 2.随着音乐表演郊游情景。 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用悦耳动听的歌声、富有情感的动作去体会和表现音乐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