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DL/T621-1997
钢筋混凝土杆放射型接地装置 At=2.0 L=4l1+l2 At=1.0 钢筋混凝土杆环型接地装置 L=8l2(当l1=0) L=4l1(当l1≠0)
D2 杆塔接地装置与单独接地极的冲击系数
杆塔接地装置接地电阻的冲击系数,可利用以下各式计算: 铁塔接地装置:
??0.74??0.4(7.0?L)[1.56?exp(?3.0Ii?0.4)] (D2) 式中:Ii——流过杆塔接地装置或单独接地极的冲击电流,kA; ρ——以Ω·m表示的土壤电阻率。
钢筋混凝土杆放射型接地装置: ??1.36??0.4(1.3?L)[1.23?exp(?4.0Ii?0.4)] (D3)
钢筋混凝土杆环型接地装置:
??2.94??0.5(6.0?L)[1.23?exp(?2.0Ii?0.3)] (D4) 单独接地极接地电阻的冲击系数,可利用以下各式计算: 垂直接地极:
??2.75??0.4(1.8?L)[0.75?exp(?4.5Ii?0.2)] (D5)
单端流入冲击电流的水平接地极:
??1.62??0.4(5.0?L)[0.79?exp(?2.3Ii?0.2)] (D6)
中部流入冲击电流的水平接地极
??1.16??0.4(7.1?L)[0.78?exp(?2.3Ii?0.2)] (D7)
D3 杆塔自然接地极的冲击系数
杆塔自然接地极的效果仅在ρ≤300Ω·m才加以考虑,其冲击系数可利用下式计算: ??1 (D8) 1.51.35??iIi 式中:ai——对钢筋混凝土杆、钢筋混凝土桩和铁塔的基础(一个塔脚)为0.053;对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基础(一个塔脚)和拉线盘(带拉线棒)为0.038。
D4 接地极的利用系数
各种型式接地极的冲击利用系数ηi可采用表D2所列数值。工频利用系数一般为η≈ηi/0.9≤1。但对自然接地极,η≈ηi/0.7。
26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DL/T621-1997
表D2 接地极的冲击利用系数η
接地极型式 n根水平射线(每根长10~80m) 2 3 4~6 2 以水平接地极连接的垂直接地极 3 4 6 I 接地导体的根数 冲击利用系数 0.83~1.0 0.75~0.90 0.65~0.80 0.80~0.85 0.70~0.80 0.70~0.75 0.65~0.70 0.6 0.4~0.5 0.7 备 注 较小值用于较短的射线 D(垂直接地极间距)?2~3 l(垂直接地极长度)较小值用于D/l=2时 拉线棒与拉线盘间 自然接地极 铁塔的各基础间 门型、各种拉线杆塔的各基础间
D5 接地电阻的简易计算
各种型式接地装置工频接地电阻的简易计算式列于表D3。
表D3 各种型式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简易计算式 Ω 接地装置型式 杆塔型式 各型杆塔 铁塔 沿装配式基础周围敷设的深埋式接地极 门型杆塔 V型拉线的门型杆塔 铁塔 装配式基础的自然接地极 门型杆塔 V型拉线的门型杆塔 单杆 钢筋混凝土杆的自然接地极 双杆 拉线单、双杆 一个拉线盘 铁塔 深埋式接地与装配式基础自然接地的综合 门型杆塔 V型拉 线的门型杆塔 注:表中ρ为土壤电阻率,Ω·m。 接地电阻简易计算式 n根水平射线(n≤12,每根长约60m) R?0.062?n?1.2 R≈0.07ρ R≈0.04ρ R≈0.045ρR≈0.1ρ R≈0.06ρ R≈0.09ρ R≈0.3ρ R≈0.2ρ R≈0.1ρ R≈0.28ρ R≈0.05ρ R≈0.03ρ R≈0.04ρ
附 录 E (标准的附录) 8.3.1a)中系数k的求取方法 E1 k值可由下式计算 k?Qc(B?20)?20?f??iln(1?) (E1)
B??i2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DL/T621-1997
式中:Qc——导线材料的体积热容量(表E1),J/(℃·mm) B——导线在0℃时的电阻率温度系数的倒数(表E1),℃; ρ20——导线材料在20℃时的电阻率(表E1),Ω·mm; θi——导线的初始温度,℃; θf——导线的最终温度,℃。
3
表E1 式(E1)中的参数 材 料 铜 铝 铅 钢 B(℃) 234.5 228 230 202 QcJ/(℃·mm) 3.45×102.5×10-3 3ρ20Ω·mm 17.241×1028.264×10214×10138×10-6 -6 -6 -6 Qc(B?20)?20226 148 42 78 -3 -3 1.45×103.8×10-3 E2 用法不同或运行情况不同的保护线的各种k值可按表E2、E3和E4选取。
表E2 非电缆芯线的绝缘保护线或与电缆外皮接触的裸保护线的k值 最终温度 导线的材质 143 铜、铝、钢 95 52 注:导线的初始温度采用30℃。 保护线的绝缘或电缆外皮 PVC 160℃ EPR、XLPE 250℃ 丁基橡胶 220℃ k 176 116 64 166 110 60
表E3 多芯电缆中一根芯线用作保护线的k值 初始温度 最终温度 导线的材质 铜 铝 115 76 绝 缘 材 质 PVC 70℃ 160℃ EPR、XLPE 90℃ 250℃ k 143 94 134 89 丁基橡胶 85℃ 220℃
表E4 裸导线的k值,该裸导线在下列温度下不会有危及任何邻近材料的危险 导线材质 最高温度 k 最高温度 k 最高温度
条件 看得见并在限定的范围内 500℃ 228 300℃ 125 500℃ 28
正常条件 200℃ 159 200℃ 105 200℃ 火灾危险 150℃ 138 150℃ 91 150℃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DL/T621-1997
k 注 1 导线的初始温度采用30℃; 82 58 50 2 所指最高温度500℃和300℃只在它们不损害接头质量时才有效。 附 录 F (提示的附录) 土壤和水的电阻率参考值
F1 表F1仅供缺少土壤电阻率数据时参考,一般应以实测值作为设计依据。
表F1 土壤和水的电阻率参考值 不同情况下电阻率的变化范围 类 别 名 称 电阻率近似值 Ω·m Ω·m 较湿时 (一般地区、多雨区) 陶粘土 泥炭、泥灰岩、沼泽地 捣碎的木炭 黑土、园田土、陶土 白垩土、粘土 砂质粘土 土 黄土 含砂粘土、砂土 河滩中的砂 煤 多石土壤 上层红色风化粘土、下层红色页岩 表层土夹石、下层砾石 砂、砂砾 砂 砂层深度大于10m, 地下水较深的草原, 地面黏土深度不大于1.5m底层多岩石 岩石 砾石、碎石 多岩山地 花岗岩 在水中 在湿土中 在干土中 在干燥的大气中 金属矿石 5000 5000 200000 40~55 100~200 500~1300 12000~18000 0.01~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00 — — — 10 20 40 50 60 100 200 300 — — 400 500(30%湿度) 600(15%湿度) 1000 5~20 10~30 — 30~100 30~300 100~200 100~1000 300 350 — — — 250~1000 较干时 (少雨区、沙漠区) 10~100 50~300 — 50~300 80~1000 250 1000以上 — — — — — 1000~2500— 地下水含盐碱时 3~10 3~30 — 10~30 10~80 30 30~100 — — — — — 3~30 混凝土 矿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