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 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有一次,郡里的督邮到彭泽检查公务。郡里派人送信给陶渊明,要求他做好迎接准备,也就是备好礼品,备好美食佳肴,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来迎接。 陶渊明气得将信撕得粉碎。他大声说:“我决不为小小县令五斗米的薪俸,就低声下气地向那些家伙献殷勤!”说完,脱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就辞官回家了。 分析:没有高尚的品德和气节就无法做出这样的举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世代相传,这正是人们对高尚品德和气节的追求与向往。 【桃花源记】 陶渊明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那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这是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陶渊明的社会及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意愿。“桃花源”是个虚构的理想社会,既反映了人民反对剥
11
选择性做笔记 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批判了当时的黑暗 现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在当时阶级社 会中只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空想,又是作者隐逸、 逃避现实的思想反映。 【陶渊明·酒·菊】 酒是陶渊明精神的寄托;内心情感的倾诉;韬晦免祸的手段。菊是陶渊明人格的化身;高尚气节的象征;理想境界的追求。陶渊明对酒的依恋,对菊的欣赏展露的是他一生的精神状态及他在文学上的信仰。 当然,酒之外,陶渊明独爱菊,当诗意的中国文人把精神人格赋予给万物之后,菊便成了隐士们的最爱,成就了他们对高洁人格的想象。 在菊与酒之间,陶渊明纵情的挥洒着他的人生,驰骋着他的才情,在滚滚红尘之外,为我们留下了一方云淡风清的天地,为世界留下了一处精神上的世外桃源。 三、 重要作品赏析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2
展示幻灯片 看幻灯片 选择性做笔记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讨论本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明确:淡泊明志 闲适自在 固穷守节 厌恶官场 躬耕田园 诗酒琴书 四、 介绍陶渊明对后世的影响 ①成功的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境界 ②发现日常生活也是充满智慧和哲理的 ③开创了田园诗的新题材 ④“不为五斗米折腰”崇高人生境界,为后代士大夫提供了精神家园 五、 陶渊明代表名句 1)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2)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 3)纵浪大化中,不喜也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5)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7)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13
展示幻灯片 提出问题 展示幻灯片 提问问题 展示幻灯片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学生讨论做笔记 学生背诵 看幻灯片 更深刻的认识陶渊明 更全面系统的认识陶渊明 方便写作时引用 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10)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1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细流。 六、陶渊明经典材料运用 1.如何使用“经典材料”? A、首先分析这材料的用途; B、其次要学会变换角度进行发散思维, 头脑变得圆通一点。 展示幻灯片 2.运用举例 (1)2006年全国高考卷1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 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 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 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 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展示幻灯片 并分析 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 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 8)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看幻灯片 看幻灯片 学习经典材料运用 举例使经典材料运用更形象 14
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 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① 陶渊明尽管有“猛志逸四海”,有大济苍生之志,但他也有自知之明,知道在那样的时代,他的才能还不足以在那条路上走通,所以就归隐田园,做他的诗,采他的菊,喝他的酒去了。陶渊明没有像这个题目中的乌鸦那样,行也要行,不行也要行——他没有因为渴望政治上的成就,就像屈原那样上路走到天黑,投汨罗江而死;也没有像杜甫那样,明明只有诗才,却偏偏自诩有能力“致君尧舜上”。这就是陶渊明明智、通达、可爱的地方。 ② 陶渊明不善于写那种字句华丽的诗,与他那个时代崇尚藻饰的诗歌风格格格不入。他没有铺陈华藻的才能,但他却善于开掘题材,开创了在中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