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总分结构,学习第二,三段的写法.
3、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形态美和动态美。 教学难点:仿照第二,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教学准备:课件
(上课一开始出示课题:课件1) 一、谈话导入、激趣。(课件2—5)(3分钟)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庐山的云雾》,知道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可以叫学生回答)神秘的色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庐山的云雾》。学生读课题,师板书:3、庐山的云雾
2、师:现在,我要带领同学们走进庐山,在图画和语言文字中旅行,一起欣赏庐山的云雾。(依次出示课件2—4) 师:请同学们睁大自己爱观察的大眼睛,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往景色秀丽的庐山。(边出示课件边说)“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张开想象的翅膀,伸手摸摸,想象身边飘来的是什么?你们感觉现在在哪里?(哦,我们都来到了庐山。)
3、师:庐山的云雾如此神奇美丽(出示课件5),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睁大明亮的眼睛,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二,继续精读课文. (15分钟)
学习第二自然段.(课件6——15播放庐山云雾的各种姿态)
师:请同学们睁大明亮的眼睛,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出示课件6) 1、边读边想:
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在下面画——。 2、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 3、指名,学生回答。(出示课件7)(板书:千姿百态) 4、师: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美丽极了。作者的语言文字也很美!会读书的孩子会把书上的文字,变成脑海中的画面。我们再来读读这一自然段,看看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然后选择你最喜欢的画面告诉大家! 5、汇报
师:谁来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画面? 学生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师:说说千姿百态的意思,(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这里的“千”“百”不是表示具体的数字,而是表示很多。)你能读出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吗? (指课件7)
学生2: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 师:(出示课件8)
(1) 谁来说说笼罩是什么意思.(指课件理解:像笼子、帽子似的罩在上面。)
这幅画面真美呀!
(2) (比喻句)同学们用聪明的脑袋想想:这里把什么比做什么?
(板书:山头 白色绒帽。) (3) 谁能把它的美读出来?
学生3: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师:(出示课件9)这幅画面真美呀!
(1) 缠绕是什么意思(指课件理解:环绕。)
(2) 谁会用动作表示?(比喻句)作者在这里把什么比做什么?(板书:山
腰 一条条玉带。)
(3) 为什么不比作皮带、腰带,而比作玉带呢?(皮带重,雨雾轻。玉带是
白色的,云也是白色。有青山衬托,云洁白而温润,有着玉石般的光泽。)
(4) 作者看到这样的云雾,是什么心情?(用高兴、欣赏、喜欢的语气读一
读)谁能用高兴、欣赏、喜欢的语气把这幅美的画面读出来?
学生4: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 师:(出示课件10、11)
(1) 弥漫是什么意思?(指课件理解:雾气布满、充溢。) (2) 为什么说这幅画面美 ?(比喻句)这里把什么比做什么?(板书:山谷 茫
茫的大海。) 谁能把它的美读出来? 学生5: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师:(出示课件12)
(1) 谁理解遮挡的意思? (2) “天幕”的意思。(从哪儿垂下的幕布?上接着天,把整座山都遮住了) (3) 你们真棒!真会读书!为什么说这幅画面美。(比喻句)这里把什么比做什么?(板书:山峰 巨大的天幕。)
(4) 谁能把它的美读出来?谁能读出天幕的巨大来吗 ?
6、多么美的姿态,多么美的云雾,让我们再来感受这神奇的云雾。(出示课件13) 师:作者按“山头——山腰——山谷——山峰”的顺序,形象地写出了漂浮于庐山不同方位的云雾的独特姿态。
云雾有这么多的样子,真是(千姿百态)啊!你从哪里还感受到庐山的云雾不止这四种姿态?(千姿百态) 7、师:(出示课件14)小结:这个自然段围绕中心句,先总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接着分别从四个方面,具体地描绘了云雾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这种构段方式叫“总分式”。同学们在以后的读书中,要特别关注这样的句式,它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掌握自然段的意思。 8、师:同学们想不想把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永远留在脑海里?让我们再次美美地品读第2自然段。
过渡:这静态的云雾已经让我们心动,倘若有风吹来,庐山的云雾更加神秘莫测。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出示课件15)
学习第三自然段.(课件15——23播放庐山云雾的的变化)(12分钟) 1、学生自由读第3自然段 2、指名,学生回答。(出示课件16)(板书:瞬息万变.)理解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师:这一句话是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
3、师: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云雾变化快?
生说,师板书: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出示课件17) 师:庐山的云雾不仅变化快,而且多。谁来说说有哪些变化? 4、看着大屏幕,我们一起来欣赏云雾的瞬息万变。 (1)(理解.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九天:极高的天空。)谁能通过朗读,读出云雾“.一泻千里”的样子 ?(出示课件18——19) (2)(四蹄生风: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出示课件20——21) 5、会读书的孩子找找看,你从哪里还看到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出示课件22)(一个省略号,表明了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想想看,它还会变成什么? 师:作者的想象真丰富!同学们的想象也非常丰富!云雾变化这么多,这么快,真是(瞬息万变)啊! 6、师:这是庐山云雾的一种动态美,让我们再次跟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读一读,感受云雾的瞬息万变. 学习最后一段.(5分钟) 过渡:我们都感觉在哪儿?想走吗?愿意走吗?课文这哪个词语表示不愿意、舍不得离开?(流连忘返)(出示课件23)庐山的云雾真神奇啊!真舍不得离去,真令人—— “流连忘返”。 (板书:流连忘返) 走到这,谁都会想发出这样的感叹。 1、谁来读出“流连忘返”的感觉?
2、问:庐山的云雾虽然很美,但你必须离开庐山了,你愿意吗?师: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舍不得离开。) 在这里,同学们要注意“流连”与“留恋”的区别, “留恋”通常指故乡、母校、亲人等(比如:上一年级的时候,同学们对幼儿园都很留恋。)“流连”限指自然景色、名胜佳境等。 3、齐读最后一段,看谁最舍不得离开庐山.?
4、师小结:正因为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游客们舍不得离开。我们的祖国风景如画,谁能说一个令你流连忘返的地方? 5、指名说说。
三、总结:庐山的云雾变化无常,是庐山的一绝,有机会我们还要来欣赏。 四、课堂练习。(5分钟)
师: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都用了总分的写法,第一句是中心句,其它几句都围绕中心句层层展开,具体地描写这个特点。现在,我们来做“小练笔”,看看谁说得更棒,写得更好。(出示课件24)
五、课后练习做小导游(出示课件25)
板书设计:
山头 白色绒帽
山腰 一条条玉带 流 千姿百态 山谷 茫茫的大海 连 山峰 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 忘 返 瞬息万变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