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模式探索 试点实施方案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小学校
为了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全体教职工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使全体师生在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中受益,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教技函[2012]70号)精神,按照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试点实施方案。
一、黔江区人民小学概况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小学校,地处渝东南边陲武陵山腹地,始建于1907年,现有76个小学教学班,12个幼儿班,共5000多名在校学生(4200余名小学生),234名教职员工。学校有一大批市(省)、区级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是黔江区小学教育的领头学校,黔江区示范校和教育科研实验基地,也是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窗口学校。
学校近十年来顺应教育现代化和信息技术教育高速发展的需要,在教育信息化方面有了较快发展,学校现已基本上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部份班级配置了“班班通”设备,一线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但现有的信息化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还没有完善信息化办公系统、信息化校园安全系统、信息化校园管理系统和信息化家校沟通平台。教师所需的优质数字资源也还不够丰富,现有的仅仅是借用远程教育资源平台、国家基本教育网提供的学科教育的资源。
1
面对当前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点,以及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如何丰富和创造性的构建“研、训、用”一体化平台,如何恰如其分的运用好这些资源(包括硬件与软件资源),从而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校在研究与培训方面水平,以最大限度发挥好优质数字资源效益,促进学校办学水平整体提升,是我校这次试点工作着力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黔江区教委推行城区带农村捆绑发展集团式办学新路子,一个城区学校负责指导带动几个乡镇学校,将这几个学校进行捆绑式发展、考核,称为集团学校。重庆市黔江区人民小学集团,就由人民小学负责帮扶金洞小学、马剌小学、五里小学、蓬东小学、城西小学等6所乡镇小学,试点工作的辐射引领作用无凝是一大特色。
二、试点单位负责人概况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小学校校长李长毅,男,生于1968年8月,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文化,重庆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中学高级教师,重庆市黔江区政协委员,多项国家、市级教育科研课题负责人。有近20年的校长工作经历,教育研究与管理经验丰富。
三、试点工作重点内容和目标 (一)试点类型 中小学学校试点。 (二)试点工作重点内容
试点工作重点内容: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模式探索。
构建“研、训、用”一体化平台,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充分运用到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中,教师培训工作中,师生及家长实际运用中,促进资源运用效益的最大化,探索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模式。
“研”的运用主体是教师,分为对资源本身的研究与开发共建和运用资
2
源进行研究两个方面。
“训”的运用主体是教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以资源来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二是培训教师更好的运用资源。
“用”的主体有教师、学生和家长、区域学校,教师用主要指运用于备课和课堂教学,学生用主要是利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家长用主要是运用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家庭教育与辅导,区域学校用主要是利用中心学校的龙头作用,把优质资源向相对薄弱农村学校辅射,促进资源的大面积使用。
“研、训、用”的出发点都是优质数字资源,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应用资源,三者有机结合,一体化应用,从而促进资源最大效益的发挥。
(三)试点目标 总体目标:
搭建“研、训、用”一体化运用平台,促进数字资源最优化使用,发挥资源最大效益。通过优质数字资源在教育教学研究、教师培训、师生和家长的运用方面的一体化应用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
具体目标:
1.构建“研、训、用”一体化平台,创建学校信息化环境。
2.利用优质数字资源在教育研究工作中的运用,促进学校校本教研、教育科研工作的高水平发展。
3. 利用优质数字资源在师培、师训工作中的运用促进学校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4.通过优质教育资源在教师、学生、家长等方面的运用,全面提升学校教学水平和资源运用效益。
5.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研、训、用”一体化运用模式,以期试点经验的推广。
3
四、建设和应用的具体内容
针对试点项目,我们准备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工作,促进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一)建设方面 1. 硬件建设
⑴切实优化校园网络环境,使有线+无线网络覆盖整个教学区、办公区、功能室区,带宽100兆到桌面。
⑵配齐96间(76个小学班+12个幼儿班+2间实验室+6间计算机室)“班班通”设备(采用台式电脑+投影机+银幕+视频展台+音响模式),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班班通。(原已配班班通教室每间增加台式电脑一台)
⑶建立学生计算机网络教室六间(每间60台学生用计算机),达到生均比12:1的标准。
⑷建立校园电视系统(含视频点播服务器2台、视频直播服务器2台、非线性编辑系统、切换台1台、高清硬盘录像机1台、数码相机2台、数码摄像机2台,显示设备和班班通共用),同时搭建录播教室1间。
⑸建立校园广播系统和会议室音响系统。 ⑹建立校园监控系统。
⑺配备六大功能室配备多媒体设备。 ⑻建一块6M×4M电子显示屏。 2. 建设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库
⑴通过与人民教育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合作,建设“人教数字校园”资源库(主要是语文学科、英语学科和科学等学科教学资源)。
⑵通过与西师合作,建设数学学科教学资源库。
4
⑶辅助以现代远程资源、国家基础教育网资源。 ⑷收集教师自主研发的教育教学资源。 ⑸资源库专用服务器3台。 3. 建设运用平台
建设“研、训、用”一体化平台,包含管理系统、一卡通系统、教学支撑系统、学习交流系统、资源应用系统、优质数字资源区域推送平台。(含学校网站)
(二)应用方案
1.硬件建设是基础,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是前提。为此,一是要按质按量高标准搞好硬件设施建设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库建设;二是要维护好硬件设施,确保设备设施正常的使用;三是加强运用和操作培训,确保教师能熟练运用。
2.资源与教学研究结合,促进学校教科研发展。
⑴重视资源本身的运用研究。对学校现有的优质资源如何恰如其分的运用进行研究与实践,特别是如何把资源有效地融合到教师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从而达到资源运用的最优化。
⑵利用资源开展学校教科研工作,提升应用水平。利用现有的优质数字资源促进校本教研与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例如,利用名师课堂、优秀课例等资源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等。
3.资源与教师培训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⑴教师资源应用能力的培训。学校的部分教师在资源应用能力与水平上还有待提高,所以我们首先应加强优质资源的应用能力的培训,提升教师应用水平。
⑵运用资源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素质。优质数字资源中有很多的教师培训资源,我们充分运用这些优质资源开展教师培训,从而提升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