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 趣味数学 课题 小数 课时 支教班级 1课时 5.6年级 支教老师 朱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的基本运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课前准备 准备教案,制作教学ppt 教学活动 1.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3)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正常教学: (1)小数的基本介绍 (2)小数的加减 (3)小数的乘除 (4)小数的复合运算 (5)近似值 课程名称 趣味数学 课题 方程 课时 2课时 支教老师 朱成 支教班级 5.6年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课前准备 准备教案,制作ppt 教学活动 1. 引入尝试: 大家已经学习过简单方程了,但是大家了解二元一方程吗?现在我首先给大家出个题目 (1)懒羊羊到商店买水果,已知3斤苹果和2斤香蕉合计17元,1斤苹果和3斤香蕉合计15元,请问苹果和香蕉单价各是多少? 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二元一次方程了,大家不会没有关系,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讲解。 2. 正常教学: (1)解一元一次方程 (2)简单介绍二元一次方程 课程名称 趣味数学 课题 分数 课时 支教班级 1课时 5.6年级 支教老师 朱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是怎么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比较分数的大小,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3.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并能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课前准备 准备教案,制作ppt 教学活动 1. 引入尝试: 故事:200多年前,瑞士数学家欧拉,在《通用算术》一书中说,要想把7米长的一根绳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数来表示它.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7/3米.像7/3就是一种新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但是最早使用分数的国家是中国。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分数的记载。在《左传》一书中记载,春秋时代,诸侯的城池,最大不能超过周国的1/ 3,中等的不得超过1/5 ,小的不得超过1/9。 2.正常教学: (1)分数的意义 (2)真分数和假分数 (3)分数的基本性质 (4)约分和通分 课程名称 趣味数学 课题 平面几何图形 课时 支教班级 2课时 5.6年级 支教老师 朱成 教学目标 1.掌握基本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2.让学生在观察、例举中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在尝试、交流中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学会用分割法和添补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课前准备 准备教案,制作教学ppt 教学活动 1.引入尝试: 使用电脑播放一些精美的平面几何图形,引起孩子兴趣 2. 正常教学: (1) 基本几何图形的介绍 (2) 基本几何图形的周长 (3) 基本几何图形的面积 (4) 组合图形
课程名称 趣味数学 课题 比例 课时 支教班级 1课时 5,6年级 支教老师 朱成 教学目标 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3.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课前准备 准备教案,制作ppt 教学内容 1. 引入尝试 中国是世界上国土面积第三大的国家,陆地面积达到了960万平方公里,同时拥有辽阔的海洋。但即使如此惊人的面积,一张小小的地图却能够将她完整的呈现出来,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讲到的“比例”。 2. 正常教学 (1) 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 (2) 探究比例各部分性质 课程名称 趣味数学 课题 观察物体 课时 支教班级 1课时 5.6年级 支教老师 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