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六模式解析

2020-09-17 09:45

解析“三三六课堂模式”的形成和结构

——杜口中学考察实记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首届全国学习实践杜郎口高效课堂途径与方法现场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一千多人来自全国各地,南方最远到云南,西边最远到青海、宁夏,东北最远到吉林。五天的行程,总的感觉是很紧张,很惭愧,也很震撼。紧张的是行程安排非常紧密,很累;惭愧的是比我们年龄小十多岁的杜口中学教师都成课改专家了,而自己却一事无成;震撼的是,原来课堂是可以这样上的,而且农村中学也可以做出自己的课改产业。

现在,让我们走进杜口中学,看看他们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一、杜口中学的发展历程

1、1998年现状

教学秩序混乱;师生关系紧张;教师情绪浮动;辍学率高;面临被撤厄运。 2、开设校园论坛

周六搞论坛活动,由“学校应该从哪些方面抓工作”到“如何对待别人提不足”,消除了老师心理抵触情绪,达到了乐于接受他人批评,同时当面批评他人的目的,为日后学校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人际环境基础。 3、1999年秋现状

为解决“学生不爱学,学不懂”的问题,学校对老师提要求:

上课要求:课堂气氛(微笑授课,学生积极,情绪高涨,勇于自我表现,活动形式多样,寓教于乐,体现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学生的活动量(35分钟为优,30分钟为良,29分钟以下为一般)。

教师与领导捉迷藏,但毕竟打破了老师一言堂的局面,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高辍学率有所扼制。2000年7月,杜口中学处于全县中游水平。此时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活动了。 4、2000年秋现状

有准备的顶住压力,学校规定“10+35”的课堂模式。

对学生要求:举手积极,声音宏亮,讨论热烈,辩论激烈,争问抢答,热闹非凡。

对教师要求:针对不同专业发展水平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领导上公开观摩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此时领导和部分教师在“被迫的“10+35的课堂模式”中开始关注教学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也就是说,少数老师的胆子放大了。

教室热闹非凡,为了控制课堂秩序,有的老师开始提出分组这一设想,由小组选派代表演板,经过一年多的经验积累,形成了一定的分组原则,2001年春正式把排排坐变为团团坐,这样有效地把“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变成了“活而不乱”,课堂呈现出“放得开,收得拢”的局面。 5、2001年秋课堂现状

经过一年“10+35”的课堂模式教学,大家原以为给学生充分的说、答、议、评的时间,应该会出现争问抢答,激烈讨论的场面,但现实中学生却欲说无言,效果一直不很理想。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和校园讲坛讨论,他们发现,课堂上存在一种不对称的现象,那就是老师有备而来,学生无备迎战,这是一种不对称的课堂关系。于是,他们在课堂上给一段时间让学生预习,这就形成了课堂上的预习阶段,原先的争问抢答时间段就作为预习的延续阶段,即展示阶段。为了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巩固展示课的成果,学校开设了反馈课,反馈课上设计阶梯式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不同层次的学生其要求也不同。至此,学校“10+35”的课堂模式和预习、展示、反馈三过程初步形成。到2002年春季结束,杜口中学处于全县第二名,期末考试成绩引起了县市教育局的关注。 6、2003年的现状

2003年,县市两级教育主管部门到杜口中学调研后,由市局出面请教育专家来到学校,指导他

们深化课改,提炼课堂精髓,至2005年,形成了成熟的、开创性的、原生态的、扎根本土的、一切工作围绕师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即“三三六课堂模式”或“10+35”课堂模式。经过媒体的宣传,杜口中学出名了,自2005年至今,周一到周五,天天有人到他们学校参观学习,五年内,参观考察总人数达50万人。

二、杜口中学的文化氛围

校门口一块普通的石头上,国家副总督学郭振有的提词:课堂模式的革命性改革,教育创新的原创性典范,素质教育的希望之路。以及背面的“实”字真实客观地概括了全校师生脚踏实地干实事的精神。教室内,走廊里,墙壁上,宣传橱窗上,楼梯上,就连做操就是学习的内容,他们没有太多的形式主义。

三、教师的精神境界

周日下午学生到校,这时老师们就已到校办公了。我有幸拍到了唯一一张教师办公照片。教师的校内住房很简陋。

四、学生的风采

热烈的课堂,整齐划一的健美操和音标操,自觉的劳动习惯和卫生习惯,纯洁的帮扶关系。

五、三三六教学模式(10+35模式)

三个特点:

立体式:教学目标三维立体,任务落实到人、组,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充分展示。 大容量: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提升,课堂活动多元化,全体参与体验。

快节奏: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周密安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 三个模块: 预习(知):课前编制学案(目标、重难点,基本知识和能力点),学生自我预习,小组交流(各自说收获和疑难,互相帮扶),教师总结(判断或补充遗漏的知识点),预习检测(书面表达,笔头训练),锁定疑难(存在共性的问题进行汇总,为展示课作准备)

展示(思):明确目标(回顾疑难),分配任务(把展示阶段的任务平均分配给小组),分组合作(座位上,黑板上进行讨论交流式学习),展示提升(上台说解题思路,易错点,突破口,解题方法,更高层次可由学生发挥出变式题,此时教师用关键词或简单的语言进行点拨。中层学生展示,弱生质疑,优生指点。)

反馈(悟):备好课(教师编制好几个层次的习题或试题),不同层次的学生领取不同任务,独立完成,互相检查与帮扶,小组长汇报本组存在的问题,教师集中处理。(突现分层教学,突出弱势群体,即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反思:作好每次主持课小结与反思,做到节节有收获,课课有进步,让“教师上课”变为“教师上学”,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赢。

六个环节:

明确目标、预习交流、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试

10+35模式总的最大特点:把学生由观众变成演员,把老师由演员变成导演;以学生终生可持续学习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帮扶作用,请学生慢慢进来,让教师慢慢退出课堂;“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

六、“10+35课堂模式”的准备工作

1、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了解课标要求,掌握三学段整个知识点,能够把知识点连成线,串成珠,形成面;加强各块知识点的横向联系,形成体。最重要的是课前要备好课,把教材中学生不易看懂,预习自学不易学懂的内容变成学生能看懂的内容,例如,数学教材是不好读的一本书,学生不易自学,这时,就考察教师的教材处理能力了。

2、小组建设:分组(分组原则:成绩均衡,不偏科,性格互补,男女搭配),选拔组长(组长性格外向,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成绩好,用自荐的形式产生)。

3、训练课堂模式:尽可能地用最短时间让学生掌握课堂模式和结构,形成习惯。

4、建立小组评价标准:形式多样,以打分为主,促进弱生为目的。例如: 姓名 参与度 聆听 质疑 七、我校是否有必要进行课改 1、杜口中学的课改无须质疑,其成绩说明了一切。全国各地均在尝试课改(兖州一中原校长800所课改联合校遍布全国),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课改才是学校的出路。

2、看看高考前的照片——六月雪花满天飞和书墙,学生平时的心理非常压抑,为什么压抑?因为他们当了六年的观众和听众。

3、大家回忆一下,初中知识(以数、理、化为例)你还记得多少,在你记得的这部分内容中,有多少是老师教给你的,有多少是自己在练习的过程中体验出来的,它们所占的比例哪个大,这说明了什么?(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综上,我校也有必要进行课改。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们进行课改的目的不是解放学生,而是把学生引领到学习氛围之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八、捕捉我校传统课堂中的课改成分

以九年级数学练习为例:①教师制好卷,②发给学生练习,③收集批阅,④汇总错误,⑤分发给学生,⑥询问哪些需要讲解,⑦有针对性讲解。这一过程与“三三六课堂模式”非常相似,它已触及到了课改精髓。所以,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我们有时就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这种课改模式,因此课改离我们并不遥远,也不陌生。如果我们能持之以恒的把这些过程运用到平时的新授课中,我校课改将会水到渠成,那时,肖港初中就会成为真正的荆楚名校。

九、对学校的建议

1、加大教师培训投入,选派部分教师长期关注杜口中学(原因一:短期不能看到一个单元完整的教学过程,因此只能看到他们课改的表面现象而不能掌握其具体操作过程;原因二:如果允许杜口中学带着自己的学生出去上课,他们的课堂是能参赛的,因为课堂活跃,学生参与面广,参与度深,效果好,这正是竞赛课的评课标准);

2、少一些口号,少一些活动,少一些形式主义,把教育教学放在第一位;

3、改进学校评价体系,一切以“从简实用”为原则,侧重课堂比例(杜口中学对教师的评价:课堂占80%,常规和论文占5%,公益心占15%)。

老师们,教育教学是经不起失败的,我们要课改,但不要急功近利,胆子放大些,开始的步子迈小点,脚踏实地,做好做实每节课,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下去,我相信,鲜花和美酒必定属于我们肖港初中。

肖港初中 杨光一 二O一O年十月


三三六模式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17年中考语文成语选择题汇编及答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