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感到直接说出这两个大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比较困难.
(3)启发学生想到:用”万”作单位的数进行比较会比较方便. (4)观察这两个数有什么特征?怎样把这两个数改为整万的数?
(5)介绍”四舍五入”法及如何用”四舍五入”法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①找准万位上的数.板书:12756 ②看万位右边第一位上的数,是2
③说明:根据”四舍五入”法规定,像这样小于5,把它和右边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板书:12756≈10000.
说明:因为得出的是近似数,所以必须用”≈”,不能用”=”. ④再把1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板书10000=1万(说明:这里两数是相等的,只能用”=”)
(6)想一想:怎么将1389000用”四舍五入”法该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在逐步引导. ①找准万位上的数:1389000
②看万位右边第1位上的数.大于5向前一位进1,再把它和右面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 板书:1389000≈1390000
③再把1390000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板书:1390000=139万
教师: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多少陪. (7)即时尝试
把下面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1264008 1328543 1209000
先由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讲评,如果学生直接”略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也可以,但要强调写上”≈”
如:1264008≈126万 1328543≈133万 三、巩固练习.
1、课文第14页的”做一做”。
通过联系,一方面是让学生用刚学到的知识进行改写,进一掌握新知;一方面回忆过去提供的有关地理知识素材,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知识,扩大视野. 2、课文第15页的”做一做”。
通过让学生分别求出同一个大数的不同的近似数,联系使用”四舍五入”求近似数,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近似数的理解. 3、课文练习二的第3~8题。
第3题的素材介绍了我国主要的农产品,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改写之后还要求学生进行大数的比较,对两部分知识进行混合练习。
第4题是关于近似数的练习,通过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对比,区分联系,体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准确数,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近似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近似数的含义和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第5题是关于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6个省份的人口数.让学生求出这些数的近似诉,并提示学生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互联网等媒体了解其他地区的人口数.同时还介绍了我国每十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的知识.
第6题是大数的大小比较,是对上一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
第7题是让学会练习将大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对于题目中出现了亿以上的数,对改写不会增加难度。
第8题是先写数,然后再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就是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16
四、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第七课时 课题:数的产生
教学内容:教材第19-20页数的产生、自然数和整数、十进制计数法及数位顺序。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
2.使学生认识多位数的计数单位,理解十进制计数法及数位 的含义,掌握数位的顺序和数级的概念,能根据数位或数级的顷序,初步认识一个具体的数中各个数位,以及数的组成。 教学重点:数的产生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计数器,多位数的卡片,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教学数的产生 1.复习。
(1)提问:你能从右往左说出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吗?谁能从右往左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
(2)读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10000 4000 4500 4530 4532 2060 2006 2.教学数的产生。
(1)自然数的产生。 (2)说明数的产生。 3.教学自然数。 (1)说明自然数。
有了数字,就可以用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提问:如果一个物体也没有,用哪个数表示?
追问:什么样的数叫做自然数?你能再说出几个自然数吗? (2)教学自然数的特征。
提问: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几?有最大的自然数?为什么? 想一想:自然数的个数是怎样的? 追问:哪些数是整数? 二、教学十进制计数法 1.教学计数单位。
(1)复习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
我们在前三年多里学的整数,都是万以内的数。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指板书的个、十、百、千、万)想一想,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提问:根据上面的关系,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教学万以上的计数单位。
①说明: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要用到比万大的数,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习比万大的多位数。
老师举出一些比万大的数的例子。
②从以前学习的一万开始,还可以继续数下去。
17
出示计数器,拨上一万。提问:现在计数器上表示多少? 我们可以一万一万地数下去。
追问:10个一万是多少万? 现在我们一起十万十万地数。
追问:10个十万是多少万? 一百万一百万地数。10个一百万是多少万?怎样拨珠?现在万位是“1”,是1个多少?接下去一千万一千万地数。数到10个一千万时,说明向前一位亿位上进1,是一亿。这时计数单位是什么?
提问:刚才数数时,有哪些计数单位?每位满几就向前一位进 l? ③我们还可以这样数下去。师生共同一亿一亿地数到十亿、
提问:10个一亿是多少亿?十亿十亿地数到一百亿。提问:l0个十亿是多少亿?谁能说一说,这里数数时有哪些计数单位?
①小结:现在,你能按顺序说出有哪些计数单位吗?
让学生看着计数器的数位按顺序说——说有哪些计数单位。 2.说明十进制计数法。 刚才我们数数时,每一位上的计数单位满几就要向前一位进l?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说明: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关系。像这样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法。
追问:怎样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在十进制计数法有哪些计数单位? 三、教学数位顺序表 1.讲解数位。
(1)提问:阿拉伯数字有哪几个?
说明:要把一个数写出来就要用到数字。例如386,是一个数,它要用三个数字3、8、6。 追问:这个数是多少?用了哪几个数字?
板书1529。提问:这个数是多少?用了哪些数字?这个数从右往左有哪些数位?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指出: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每个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2)下面数里各有哪些数位?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各表示多少? 2625 313
说明:数字2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在千位上表示2个千;数字3在个位上表示3个一,在百位上表示3个百。一个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数的大小也不同。 2.教学数位顺序表。 (1)认识数位顺序。
除了已经知道的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外,多位数的数位也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请看整数的数位顺序。
提问:从右往左除了已经学习个位、十位、百位、千位外,依次还有哪些数位? 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追问:从右往左,第五位是什么数位?第九位呢? (2)认识数级。
说明: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位是一级。
提问:从数位顺序表上看,依次有哪些数级?个级有哪些数位?万级有哪些数位?亿级呢?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说一说,从右往左,哪些数位是个级?哪些数位是万级?哪些数位是亿级? 追问:你发现每个数级的数位排列有什么规律吗?
(3)请你按数级从右边起,说说每个数级各有哪些计数单位。 (4)做“练一练”。
18
3.认识多位数的组成。
(1)下面的数各是几位数,按数级分各有哪几个数级?你是怎 样分的? 3248 143248 1263248 41263248
(2)先把下列各数按数级分一分,再说一说各有哪些数位,最 高位是什么数位。 4253643 62538 234567321 4561732150
(3)下面各数亿级、万级、个级上的数各是多少? 263004 2063245 12304325 12072462130
引导学生先分数级,再启发学生说出每一数级上各是多少。
(4)从左往右,先根据数位的顺序,指导学生说一说下面各数的组成;再根据数级的顷序,告诉学生每一数级上各表示多少,并让学生说一说。 3400 2603400 623054000 四、小结和练习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第八课时 课题:亿以上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21页。 教学目标:
1、认识亿、十亿、百亿、千亿。 2、能正确地读出亿以上的数。
3、通过归纳亿以内数的读数规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整理数位顺序表和亿上数的读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拨数器 教学过程:
(一) 学前准备
1、要求同学说出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学生口答。 2、投影出示: (1)、10个亿( );10个十亿是( )十个百亿是( )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几? 三、小黑板出示:读出下列各数。 47690000、7002000 (二) 探究新知
1、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2、提出要求:在拨数器上一千万一千万地拨,一直拨到九千万。 问:九千万加一千万是多少?千万位满十怎么办?(板书:亿) 在拨数器上一亿一亿地拨珠,一直拨到九亿。
问:九亿加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怎么办?(板书:十亿)
19
(用同样的方法认识百亿、千万亿。) 板书:十亿、百亿、千亿
指出: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 3、教学例1 (1)、要求学生在拨数器上拨出六十一亿
引导学生先按个级的方法读六十一,再在后面加个“亿”字。 (2)、要求学生在拨数器上拨出一百亿四千万二千并按刚才的方法读出这个数。 (3)、要求学生读出“做一做”中的练习题中的数。 (4)、小结:亿级上的数和个级上的数的读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第九课时 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
教学内容:计算工具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知道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认识算盘,了解珠算的计算方法。 2. 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介绍数字键和运算键 教学难点:键盘操作与显示的关系。 教具准备:算盘,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谈话。
教师:同学们,你们去过超市吗?当你们同家人在那买了生活和学习用品后,兴高采烈地去结帐时,结帐处的阿姨是怎样给你们算帐的呢?用计算器算帐有什么好处吗?想一想,什么土地方,哪些行业的人员会使用计算器或计算机呢? 2、了解学生调查的情况。(调查作业提前布置)
教师:昨天让大家回家调查发结帐时所用到的工具。谁能给大家说说。 算盘也是一种计算工具,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些关于算盘的知识呢? 二、探究新知
1、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
(课件简单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 2、珠算
(1)介绍珠算
用算盘作为工具进行计算的方法,叫做珠算。珠算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计算实践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