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4)

2020-10-17 10:26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多?

◆再读一读这句话,说说有怎样的感受?

◆此刻,在你的心目中,梅花具有怎样品格呢?用外祖父的话来回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他们”是指谁?为什么把他们比喻成“梅花”?

◆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学生交流之后指导朗读。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怎样理解外祖父的这句话?

◆在外祖父的眼里,梅花代表着什么?外祖父把梅花看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万万华夏子孙的“魂”.他珍爱梅花,赞美梅花,实则是在表现他那颗拳拳爱国之心。

◆美读升华:你能似外祖父般把他的这番话读出来吗?

4.在何情况下,外祖父第三次掉泪?读一读,深人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a.哪个词使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哭”? b.外祖父把珍爱的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乡了?你如何理解外祖父的这一举动? 三、品语句,升华情感

1.从外祖父的一言一行中,我们不仅深深体会到了他对梅花的爱,对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华儿女的爱,更体会到了他的爱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爱,是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外祖父说的话和外祖父为作者送行的有关语句。 2.面对这样一位身居异乡的老人,我们的心中能不对他产生敬意吗?让我们饱含敬意朗读课文中首尾两段。 四、归整体,理清层次

1.读到这里,你发现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2.尝试分段,说说每部分的意思。 五、重积累,延伸拓展

1.把文中使自己感动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产生了无尽的思念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3.学生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

7 桂花雨

授课时间:9月20日

学习目标

1.学会“箩、杭”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3.准备“摇花乐”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提示明要求

◆师生谈话:说说在儿时曾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

◆教师导语:童年曾发生过的趣事令我们难忘,只要一想起它,我们仍会感受到一种快乐。今天我们要读的课文的作者就用手中的笔把童年趣事记录了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共同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板书课题:桂花雨

◆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桂花的资料后,针对课题说说想了解哪些内容。 二、 初读课文知大意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纠正字音,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全班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语句悟情感

◆读课文,看“摇花乐”的挂图,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画下来。 a.“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b.“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c.“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分小组读所画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语句所描绘的情景,再说一说此刻在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朗读“摇花乐”这一段。

◆教师导语:多么令人难忘的摇花乐,它同样也把童年的快乐带给了我们.然而,作者仅仅为了写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吗?联系上下文,读读有关语句,再说说你的感受。 a.“我喜欢的是桂花。” b.“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c.“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d.“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学生边读有关语句,边谈自己的体会.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这几句话,联系上下文,如与“梅花、梅树”的对比,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体会母亲对故乡的怀念。 a.找出有关描写母亲的语句。

b.读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说说自己的感受。

试着用“这里的——再——,也比不上——”这样的句式说说母亲还可能会说些什么。

c.与同学交流:母亲的话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听着母亲的话,“我”不禁又想起了“摇花乐”,你能通过朗读向同学们表达出“我”的思乡之情吗?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难忘童年的画面,难忘母亲的话语,更难忘故乡的桂花,读读课文中的语句,想一想,课文中是否还有让你回味无穷的句子?找出来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再交流为什么要这样读。

四、积累语言求发展

◆读了这篇课文,你的内心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

◆在课外阅读中,在你的生活实际中,你有没有感受到人们对家乡的怀念呢?说一说。

◆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8小桥流水人家

授课时间:9月21日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字典理解。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3.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 教学过程

一、读诗,了解课题出处

◆谈话: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读一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请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导题: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 二、初读,把握课文主旨

◆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同伴互助: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全班交流:

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达的情感。 三、交流。探究表达方式

◆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会。

◆根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a.“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b.“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

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c.“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 d.“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四、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配乐朗读: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拓展: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

口语交际 习作二

授课时间:10月8日---10月10日

学习目标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 ◆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

◆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诗人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二、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现然大家都这么热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小组交流讨论

◆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

◆小结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事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策划的活动方案吧。

四、展示活动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

◆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

◆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全班制定一个活动方案。 五、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大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今天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

二、大胆想象

◆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

◆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 三、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学生默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 小组互说.打开思路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四、小组评议,互改

◆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五、佳作赏评

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赏评。

回顾 拓展二

授课时间:10月10日

教学目标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小学四年级英语教案ppt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