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哆啦a梦损友益友辩论 哲学系VS 海院 他们的语速有些快,所以就我听到的说说感受。
1. 反方说大雄对A梦依赖,有事就找A梦,正方则说向自己的朋友求助其实很正常,
而这样的求助不等于依赖。而在之后的环节中,反方依旧强调依赖,大雄没有丝毫的长进,并没有对对方的解释进行回应或反驳。尽管在之后的环节中,之前的讨论被淹没掉,但我觉得针对正反解释然后进行回应,会更精彩一些。如:向自己的朋友求助很正常,那如果经常求助呢?一有问题就求助呢?这已经反应出大雄对A梦的强烈依赖。
2. 在正方举的例子中,提到了南海大冒险时,大雄独自找到A梦,没有依赖A梦,
对他是一种成长,说明他可以不依赖A梦。这个例子很直接,说明大雄能独立解决一些问题,不过正方把大雄的这种成长也归结为A梦的作用就显得不可取了。大雄在这一事件中的成长完全是由过程中独自克服困难带来的,把A梦换成大雄他妈,或他朋友,也是一样有这样的收获,这一点与A梦关系不大。
3. 双方互相抛例子,正方抛出南海大冒险以及大雄最终放弃使用满分铅笔等例子,反
方则主打起记忆面包,用穿梭机改变过去,偷看静香洗澡,用拳击手套打胖虎等例子。很直接的对抗,不过却有种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感受。这时我想起我们使用数据时的情况,应该是差不多的。如果能用自己的逻辑解释对方的例子,应该可以占点上风。其中对方有过交锋,如:正方:大雄和胖虎等人打打架很正常,五年级的小学生,打打闹闹的不是什么大问题。反方:依赖于拳击手套去欺负别人,对大雄这样的小学生而言,尤其是长期被欺负的情况下,就会萌生原来可以随意欺负别人的心理,以后成长起来,这怎么不是大问题?(语言有所变动)
4. 评委点评和提问的环节中问了双方对益友损友的定义,正方说能够带来好的影响就
可以算是益友,同时强调既然是朋友,一定是真心相对的。反方则先说看结果好坏影响,后又补充需要综合分析手段是否正当。双方都有些霸道,因为人是一个很复杂的生物,单凭动机的好坏不能够判断损友益友,单看结果的好坏显然更片面,帮助朋友时用的方式也要考虑,综合区分析才能判断这个朋友是损友益友。 5. 评委指出了正方的一个逻辑漏洞,如果今天我一直劝朋友不要吸烟,但他一年后还
在吸,知道后来伤到了身体他才意识到自己错了。这样的一个成长中,我的动机是好的,结果是让他意识到错误也是好的,但他的成长归于是我带来的影响是不对的。他是自己受到教训,才明白的,不能说是我帮助他成长。
6. 放松一下,说一个有意思东西。海院面对哲学系,毅然提出质变需要量变的哲学理
论,并表示大家都学过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