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通论部分讲义

2020-11-14 10:27

古代漢語通論部分筆記彙編

古代漢語通論部分筆記

第一章:汉字

第一节:几个重要的概念

一、语言 二、汉语 三、文字 四、汉字

五、引子:偏旁的读音 (一)、宀:读音mián,表示房屋,引申为宇宫。

(二)、彳:读音chì,表示道路上行走,例字徐(安行也)。 (三)、囗:读音wéi,例字园、圃、国。 (四)、疒:读音nè,例字疾、病。

(五)、页:读音xié,例字颜(印堂)、硕(头很大)、题(额头)、颠(头顶)。 (六)、辵\\辶:读音chuó,表示行走,例字造(到某地):造访、登峰造极。 (七)、攵\\攴:读音pū,例字攻(击也)、收(捕也)。 (八)、糸\\纟:读音mì,例字经、纬、绝(丝线断了)。 (九)、玉\\??例字瑜、玲、璟、瑾、理、瑕。

六、关于文字的两种说法: (一)、许慎《说文解字·叙》“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以类形象,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文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独体为文,合体为字) (二)、向熹《古代汉语知识词典》“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的产生突破了语言在事件和空间上的限制,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

第二节: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一、清·陈澧《东塾读书记》“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于文字。文字者,意与声之迹也。”

二、汉·扬雄《法言》“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三、唐·孔颖达《尚书·叙》“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 四、两者的关系 (一)、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文字则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 (二)、语言当中的每一个词代表一定的声音和意义,而文字兼具“形、音、义”。 (三)、文字和语言互为表里,文字依附语言得到声音和意义,而语言必须考文字得到记录和保存。

- 1 -

古代漢語通論部分筆記彙編

第三节:文字的起源

(一)、结绳记事 (二)、《说文解字·叙》“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者观象于天,俯者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 (三)、唐·孔颖达《周易正义》“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四)、画图及时(印第安人一个女子写给情郎的一封信) (五)、符号记事

八卦:前,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第四节:汉字的性质与特点

一、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特点以及区别 (一)、表意文字有形象表意和符号表意。其特点是: 1、字形与字义有密切联系; 2、因形示意,意寓形中;

3、字形并不标示字音,从字形不能推断字的读音,但是可以推断它的意义。 附:三大表音文字:楔形文字、古埃及文字、甲骨文。

(二)、表音文字的特点:

1、观形知音,字形与字音的联系是直接的,但是它并不表示字义; 2、表音文字属于听觉文字,更适合记录口语。 二、汉字性质的讨论 (一)、“表音文字\\象形文字说”(上世纪三十年代提出) 隶书之前都为象形文字,隶书之后为表意文字。 (二)、“意音文字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周有光提出)

文字发展的三个阶段:表形兼表意→表意兼表音→拼音阶段。 (三)、“表音文字说”(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刘大白针对甲骨文汉字中有大量借助、音字提出) (四)、“词文字说”(王伯熙针对汉字记录的语言单位提出) (五)、“语表文字说”\\“语表—音节文字说”(赵元任提出)

副:第一至第三个观点抓住了汉字的字形和字形与字音的关系来讨论。

第四和第五个观点是针对汉语语素和音节来讨论的。

三、汉字的拼音化问题(汉字的音节不分声调有四百多个,分声调有一千二百多个) (一)、这是有汉语和汉字的特点决定的,汉语属于孤立语,汉字是语素音节文字。汉语缺乏时态,由虚词和语序来构成形态变化。 (二)、汉语是同音字最多的音节(音节的稀少和字形的繁多)。 (三)、利用汉字同音词现象多,可以形成有意思的独特的修辞手法(双关)。 (四)、方言问题:七大方言最大的区别在于语音,而汉字的记录可以超越方言的共通性。

第五节:汉字的结构类型(核心内容)

“四体二用”(四体,指的是四种造字法;二用,指的是两种使用方法。) 一、“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詘,日月是也。”(许慎《说文解字·叙》)

- 2 -

古代漢語通論部分筆記彙編

(一)、翻译:象形字是字形画成字义所表示事物的形状,随着物体的外形而曲折字的笔画,日月便是这样的字。 (二)、象形字的特点

1、象形字是独体字,即所谓的“文”。

2、象形字由象形符号构成,字形近于图画,所画即为字义多表示的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

3、部分象形字中有装饰笔画。 二、“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许慎《说文解字·叙》) (一)、翻译:指事字一看便可以认识,自己仔细观察就能发现他的意义,上下便是这样的字。(一种抽象符号来表示字义所要表示事物的字) 例如:

(本) (末) (朱)

(亦) (寸) (刃)

(二)、指事字的分类 1、纯符号的指事字。

2、象形字加抽象知识型符号的指事字。 (三)、指事字的特点

1、指事字是独体字,即所谓的“问”。 2、有抽象指示性符号,用以指示字义。 (四)、象形字和指事字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都是独体字。

2、区别:是否有抽象性指示符号,凡字内有抽象性指示符号的独体字为指事字,字内除了装饰笔画外,只有象形符号的独体字则为象形字。 例如下面的象形字:

(旦) (之) (?)

三、“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许慎《说文解字·叙》) (一)、翻译:会意是并列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字会合出他们的意义,来表示字义所指向的事物,武和信就是这样的字。

- 3 -

古代漢語通論部分筆記彙編

(武) (信)

(二)、会意字的分类

1、以形会意(异文会意、同文会意) 2、以义会意(形符连续成语即本义) (三)、会意字的特点

1、为合体字,由可独立成字的偏旁合成。 2、偏旁都是形符,都要表示意义。 例如下面的会意字:

(逐) (妇) (兵) (及)

(休) (解) (既) (即)

(步) (友) (北) (比)

(虫) (森) (淼) (焱)

(劣) (嵩) (雀)

四、“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许慎《说文解字·叙》) (一)、翻译:形声字是采用与新字字义相关的字来做形旁,选取比拟新字读音的字来做声旁,以此来合成的字,江、河就是这样的字。

- 4 -

古代漢語通論部分筆記彙編

(江)

(河)

(二)、形声字的分类 1、左形右声,右形左声。

(杨) (红) (期)

(刖) 2、上形下声,下形上声。

(节) (空) (基)

(想) 3、内形外声,外形内声。

(闻) (风)(国) (围) 4、特殊情况 (1)、形旁或者声旁在字的某一个角落。

(张) (硕) (蒋)(膏) (问) (里)- 5 -

(唯)

(斯)(鼻)(辜)(凤)(裹)


古代汉语通论部分讲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地下水动力学习题与实验 - 图文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