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归纳文章主旨
本文从生态特征和生产情况两个方面介绍荔枝的有关知识,提出发展荔枝生产的建议。
5. 文章有何艺术特色? (1)科学性 (2)文学性
三、课堂检测
1.“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与这句话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D )
A.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在北方成活,将来一定是可以实现的。 B.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向北方移植,将来是不一定有可能实现的。 C.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移植到北方,不可能在将来不取得成功。 D.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向北方移植,将来是有可能成功的。
2.文章说明荔枝的果形“呈心脏形、卵圆形”,最后说明旧记载中的一些稀奇的品种。说明这些稀奇品种的作用是什么?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 )
A. 读者对古今荔枝果形有个全面了解。 B. 突出这一荔枝果形说明的科学性。 C. 增添文章的趣味性。 D. 说明我国荔枝品种繁多。
3.课文中引用了许多古诗句来说明有关荔枝的知识,试指出下列引诗的具体说明对象。 (1)飞焰欲横天______荔枝成熟时的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荔枝壳膜的形状和颜色。 (3)红云几万重 果实成熟时荔枝林的颜色和形态。 (4)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荔枝不耐贮藏。 (5)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不耐贮藏。
(6)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古人对荔枝美味的赞颂。
4.指出下列各段所用的说明方法。
(1)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
打比方、下定义 (2)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举例子、打比方 (3)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
列数字、引用
6
5.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30天左右。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1)这一段主要说明什么内容?
荔枝的贮藏 (2)文中加粗的两个“这”,指代的对象相同吗?指代的是什么?
相同 都是?古代宫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 (3)这段主要采取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引用、列数字、举例子
6.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它的栽培历史,就从那个时候算起,也已在二千年以上了。唐代对四川荔枝多有记述。自从蔡襄的《荔枝谱》(1059)成书以后,福建荔枝也为人所重视。广西和云南也产荔枝,却很少有人说起。 (1)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荔枝的原产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 (2)哪些证据可以证明“荔枝原产于我国”?
一、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二、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 (3)本段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举例子
7.牛刀小试:
以“东坡肉制作”为题,仿照文本写一篇简短的说明文,200字左右,要求“说得明白”。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