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是明末来华耶稣会传教士中的一员。虽然他来华的目的在于传播天主教,但客观上却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并为此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作为一位学者型传教士,利玛窦在其《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对中国文化从物质、制度到价值、心理层面进行了细致的考察,他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评价对于我们今日的文化建设与交流不无启发意义。
W l u aY a iJ i e rH i u -
☆文化研究☆
《利玛窦中国札记》视域下的中国文化赵文(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上海 2 0 8 ) 0 0 3
摘要:利玛窦是明末来华耶稣会传教士中的一员。虽然他来华的目的在于传播天主教,但客观上却促进了 中西文化的交流,并为此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作为一位学者型传教士,利玛窦在其《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对中国文化从物质、制度到价值、心理层面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评价对于我们今日的文化他建设与交流不无启发意义。 关键词:利玛窦;中国;中国文化中图分类号: O G9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0 2 2 8 ( 0 2 2— 0 7 0 10— 5 9 2 1 )7 0 8— 2
明末清初,主教耶稣会士以传教的形式,中国和天为西方搭建了一座文化沟通的桥梁。通过它中西方文明得以交流,进而在彼此的境内形成了一股异域文化热,成就了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在这一过程中利玛窦无疑是一位关键人物。利玛窦在中国生活了近三十年,曾经游历过许多地方,以传教的亲身经历所撰写的《他利玛窦中国札记》以下简称《 (札记》, )通过客观冷静而又不乏生动形象的记述对明末中国文化进行了全景式的展示,反映也出其独特的中国文化观。一
一
种思路和视角,使人颇受启发。二、制度文化
利玛窦花了很大的心思考察中国的政治制度。他指出,从远古以来,“君主政体就是中国人民所赞许的唯一政
体。贵族政体、民主政体、富豪政体或任何其他的这类形式,他们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正因为这样,中 在国形成了“忠君”文人治国”和“的传统。写道,我们可以他“赞美中国人说,通常他们宁愿光荣赴死而不肯效忠于一个篡位的君主。事实上,他们的哲学家中间流传着这样的一句格言:烈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主’【。”肛标志着与 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另一重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井然有序地管理整个国家的责任完全交付给他们来掌握。”至 n于法律制度,利玛窦认为中国人习惯于帝王之法,凡是取得王位的人,都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制定新的法律。结果,帝王立法的传统加
上吏治的败坏,徇私枉法的丑恶现象十使分普遍。“这个国家的刑法似乎并不太严厉,被大臣们非但法处死的似乎和合法处决的人数是同样地多……有时候, 被告送给大臣一笔巨款,就可以违反法律和正义而买得活命。”p【3
、
物质文化
利玛窦在《札记》中对中国的机械工艺、建筑医药等科技文明作了详细的描述。他很注重在与西方的比较中,如实客观地评介中国的物质文化。他认为中国的确超过西方的方面,从不吝啬赞誉之词。一次见到南京城时,第他就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在中国人看来,秀丽和雄伟,“论这座城市超过世上所有其他的城市;而且在这方面,实或许很确少有其他城市可以与之匹敌或胜过它。它真正到处都是殿、、、,庙塔桥欧洲简直没有能超过它们的类似建筑……至于整个建筑,不说它的个别特征,且或许世上还没有一个国王能有超过它的宫殿。”1-7 B 6除建筑外, ̄2 8他还夸赞中国人在天文和数学上“得很大进步”中国人的机械工艺取,很发达,医药水平和欧洲一样。 但与此同时,他对中国物质文化上没有或者不如西方的地方,也会毫不犹豫地指出来:从房屋的风格和耐久性“看,中国建筑在各方面都逊于欧洲。”I“ io这个国家只有少 l z数几种测时的仪器,他们所有的这几种都是用水或大米进行测量的……但是所有这些都远不如我们的仪器完美,常常出错,测时不准确。”W像这样对中国文化既肯定优点, B- 又指出缺点不足的做法,札记》在《中常能见到。这是他以西方文化为参照系,静、冷理性地观照中国文化的必然结
总体看来,利玛窦对明末专制腐朽的政治制度并无深刻认识,更谈不上进行理性的评判。这也难怪,毕竟那时的欧洲尚处在封建专制之下,自由、民主之光要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经过启蒙运动、国大革命的洗礼才能照法亮欧洲。再则利玛窦当时所属的罗马教廷本身就是一个封建专制的堡垒。苛求他批判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不符合
历史逻辑的。事实上,为了传教成功,利玛窦和他的传教同仁们“入乡随俗”曾不止一次地向皇帝、官和大臣们送,宦礼,以求达到传教的目的。 三、想文化思在《记》,札中利玛窦还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了中国文
果。其中不乏中肯之处,
为我们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另外收稿日期:02 0— 5 2 1— 7 2
87
作者简介:赵文( 9 7 )男, 16一,江苏镇江人,教授,博士,从事思想文化史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