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
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皇帝和政府是分开的,皇帝是国家的唯一领袖、是国家元首,象征国家统一;宰相是政府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故秦、汉以降,天子孤立无辅佐不永于商、周……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呜呼!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贤而秀者,皆可以奖之以君子之位而长民。若夫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1)根据材料一说说“礼”在古代中国社会起到了哪些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政治制度上一项绝大进步”指的是什么。这是否意味着“家天下”制度的结束。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三,归纳概括王夫之评价秦制的观点。
答案(1)作用:区别血缘关系亲疏,确定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
(2)进步:推翻封建制(分封制);结束世卿世禄制度;宗法制不再是新制度的核心。
肯定:是。理由如下:部落、家族以宗法为核心,以分封为形式控制全国的制度结束。皇帝一人统领全国,官员由皇帝任免的官僚体制建立起来。
否定:不是。理由如下:皇位世袭,皇帝一家世世代代统治全国,仍是最基本的制度。由皇帝任免的官员实际上是皇帝的奴才,这仍然是皇帝一家的家天下。
(3)王夫之:废分封行郡县,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郡县制任用有才能者管理百姓,不以血缘分封,体现了天下之公义。郡县制使王朝国祚缩短,非天子之利;避免分封导致战乱,为百姓之福。评价秦制的标准应该是天下之公义而非一姓国祚之长短。
解析第(1)题可以从材料一中概括,如“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治国”等。第(2)题第一问结合材料二中的说法:“封建制度早已推翻”,说明废除了分封制,结束了血缘政治;第二问可结合政治制度的发展来说,也可结合皇位继承来说。第(3)题需要结合材料三,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加以概括。
最新K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