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采掘安全知识培训教案
第一节 煤田地质
一、煤是如何形成的?
煤是古代植物遗体堆积在湖泊、海湾、浅海的地方,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转化而成的一种具有可燃性能的沉积岩。在显微镜下可以发现煤中有植物细胞组成的孢子花粉等,在煤层中还可以发现植物化石,所有这些都可以证明煤是由植物遗体堆积而成的。
科学家们在地质考察研究中发现,在地球上曾经有过气候潮湿,植物茂盛的时代。如按地质年代来说,晚古生代的石碳纪、二迭纪(距今约有3亿年)中生代的侏罗纪(距今约1.3亿—1.8亿年)等,当时大量繁生的植物在封闭的湖泊、沼泽或海湾堆积下来,并迅速被泥沙覆盖,经过亿万年以后,植物变成了煤,泥沙变成了沙石。由于有节奏的地壳运动和反覆堆积,在同一地区往往有很多煤层,每个煤层都被岩石分开。
煤的形成:泥炭化阶段→煤化阶段→变质阶段(泥炭→褐煤→烟煤→无烟煤)
二、煤的埋藏特征
1、煤的结构:简单结构和复杂结构(含夹石层)
2、煤层厚度:薄煤层<1.3m、中厚煤层1.3-3.5m、厚煤层>3.5m(在生产工作中习惯上将厚度在6m以上的煤层称为特厚)
3、煤层倾角:煤层倾角是指倾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根据煤层倾角大小将煤层分为以下四类 近水平煤层:<10度、缓倾斜煤层:10-20度、倾斜煤层:20-45度、急倾斜煤层:>45度
三、煤层顶底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