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调试
组合, 保证充氧和搅拌的适宜。
(2) 利用氧化沟可调堰板进行间歇式的进水、曝气、静沉、滗水等培菌操作和调整氧化沟的流态和溶解氧的分布。利用超越阀及各阀门的切换进行活性污泥在系统内的转移调整控制。
(3) 实现合理的排泥。根据集液池液位计、泥位计等仪表进行剩余泵的开启。根据脱水机的特性进行排泥控制, 保证进入脱水机的污泥性能符合脱水设备污泥工艺要求。
2.5 人员培训
由于污水厂刚进入启动运行, 操作人员缺乏对污水处理过程的了解, 不能对系统进行及时调整,将延长调试时间。因此, 要求操作人员对本厂的工艺流程及各构筑物和设备的作用有初步了解; 其次,对设备操作及易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及时排除故障的培训, 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对化验人员进行活性污泥培养驯化效果的培训。由于化验人员对取样时间、位置和分析操作不熟练等原因, 造成了化验项目不全面, 结果不连续, 准确率低等问题, 这也会影响调试的进程。
3 调试过程的工艺参数控制
3.1 溶解氧
在活性污泥培养初期, 微生物未增长, 需氧量少,因此将供气量调小, 甚至可以通过空气排水阀放掉部分空气, 防止曝气池上出现过多的泡沫。如果泡沫量过大, 影响调试运行, 可采用间歇曝气, 一般停曝气时间控制在4 ~ 8 h 之间, 同时观察曝气池内污泥的颜色和气味, 正常的污泥颜色为黄褐色, 泥腥味, 当发生供氧不足或厌氧, 泥色变为黑色, 并有污泥上浮的现象, 此时必须进行曝气。
3.2 活性污泥的生物相
在生活污水中, 存在着大量微生物, 当曝气池内的钟虫、累枝虫增多, 并且出现楯纤虫、固着型纤毛虫等多种原生动物( 一般1 周可出现以上情况) , 表明活性污泥基本成熟。随着活性污泥增长, 大约2 ~3 周后可发现一些轮虫、线虫等后生动物, 表明活性污泥完全成熟。
3.3 污泥增长量计算
污泥的增长需要一个过程, 污泥的增长量的计算可粗略的按进水BOD5 的40 % ( 包括内源呼吸及氧化消耗的量) , 再加上截留进水SS 总污染量即是在生物系统内活性污泥的总量。这些污泥分布在厌氧池、A/ O 池以及二沉池的污泥内。当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量达到1 000 ~1 500 mg / L 浓度、沉降比为10 %左右时,污泥培养过程基本完成。
3.4 回流比
在试运行初期, 回流比可控制到100 % ~200 %,以便保证二沉池内的污泥及时回流。当微生物增长到一定阶段时, 调整回流比在100 %以下。SVI 在50 ~100mL/ g 时, 可使外回流比降至50%~ 60%。另外以沉降曲线为依据, 在保证二沉池内不出现硝化和释磷的前提下进行回流比控制。
4 A/ O 脱氮最优的运行管理
4.1 对溶解氧的控制要求
对于A/ A/ O 工艺, 厌氧池、好氧段的溶解氧是保证聚磷菌对磷的充分释放与吸收的重要条件; 控制缺氧段、好氧段的溶解氧值是影响硝化与反硝化是否彻底脱氮的一个重要因素。
(1) 一般好氧段溶解氧控制在1.5 ~ 2.5 mg / L 之间。如果好氧区溶解氧下降, 说明曝气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