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更现实地了解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厂商决策,讨论垄断对市场效率的影响及纠正措施,并能够比较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
基本概念:垄断;垄断竞争;价格歧视;自然垄断;寡头垄断;古诺模型;拐折的需求曲线。 基本原理:形成垄断的条件;形成垄断竞争的条件;形成寡头垄断的条件;产品差别的来源;垄断条件下的效率分析;垄断竞争条件下的效率分析;对垄断的公共政策;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的比较。
基本模型:垄断厂商的需求及收益曲线、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及收益曲线、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模型、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及长期均衡模型。
第八章 分 配 理 论
本章概述:本章首先分析了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与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不同,并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分析了要素需求的一般规律及其需求曲线。从要素所有者的效用最大化原则出发,分别对劳动、资本、土地的供给曲线进行了阐述与分析。由于要素的价格也是其所有者的收入,因此本章的内容实际上构成了收入分配理论。
教学目的:了解要素市场的运行特点及价格决定机制。通过劳动、土地、资本三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及价格决定,了解经济学如何解释收入分配机制及其缺陷。理解基尼系数如何评价了一个经济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
基本概念: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租金;欧拉定理;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 基本原理:不同市场结构下的要素供需条件;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价格的决定。
基本模型:劳动的供给及工资的决定;土地的供给和地租的决定;资本的供给和利息的决定。
第九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本章概述:本章从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等四个方面扩展了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分别指出了市场失灵的表现及其原因,并根据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提出了相对应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对于正在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我国而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教学目的:认识完全竞争分析的局限性,了解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对效率的影响,了解市场失灵的纠正措施及经济学的新发展。
基本概念:外部性;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基本原理:产生外部性的原因;外部性如何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产生搭便车及公共资源被过度使用问题的原因;产生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的原因;市场失灵(外部性、公共品和信息不对称)的纠正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