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凤尾竹》创作背景及演奏技巧&方法讲解

2021-04-05 02:08

《月光下的凤尾竹》创作背景及演奏技巧&方法讲解

月光下的凤尾竹》创作背景及演奏技巧&方法讲解(转帖)
施光南,为中国成立后我国自己培养的新一代作曲家,被称为“时代歌手”。金华县源东乡叶村人,1940年8月22日在四川省重庆市南岸出生,为施复亮之子。施光南1948年回源东叶村老家上小学,1949年在金华城内小学毕业后,报考中央音乐学院,先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补习两年,再转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1964年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1964年毕业后分配到天津歌舞剧院任创作员。1970年前后创作了<<打起手鼓唱起歌> >等清新优美的抒情歌曲,流畅上口、具有浓厚民族风味,受到广大群众欢迎,。1978年7月,施光南调入中央乐团,此后,他的创作灵感尽情喷发,先后创作了《生活是多么美丽》、《月光下的凤尾竹》、《假如你要认识我》《祝酒歌》等上百首带有浓厚理想主义色彩的抒情歌曲。1979年入中国音乐家协会并当选为理事,后任副主席。同年又被选为全国青联委员,后任副主席;并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他的歌唱出了中国人民走向未来的心声,唤起了亿万人民的强烈共鸣,成为经久不衰的时代之歌。除了创作歌曲外,他还创作了多部歌剧、芭蕾舞剧、京剧等多种类型的作品,如大型歌剧《伤逝》、《屈原》,芭蕾舞剧《百蛇传》等。此次收录到档案文献遗产中的作品,包括了《祝酒歌》、《假如你要认识我》、《屈原》、《周总理,你在哪里》、《高举亚运会的火炬》等著名歌谱11篇,另有反映施光南生平的工作和生活照片86张、信封7份,关于音乐创作的文章和讲话稿7篇,报刊介绍评论19篇,相关书刊19册,磁带、CD、节目单、奖杯、奖状、日常生活用品和遗物若干,这些捐赠物品,系统地反映了施光南同志作为一名人民音乐家历经磨难、投身音乐事业的光辉一生,非常珍贵。

创作背景: 1979年天津歌舞剧院一行三人到云南省德宏州采风,词作家、诗人倪维德先生在芒市坝子看到傣族青年男女在明亮的月光下成堆地在竹林中谈情说爱、卿卿我我、情歌呢喃、葫芦丝声声,晚风刮来竹尖轻摇……诗人诗兴大发,挥笔写成《月光下的凤尾竹》歌词,“凤尾竹”之比拟形似神更似,使意境得到升华,随后由著名的作曲家施光南谱曲
。从此歌曲唱遍中国大地、传至世界角落
在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境内生长着一种竹子,傣语称“麦党汗”,本地汉语称“里拉竹”。特别是芒市坝子整个坝区几乎被这种竹子覆盖。这种竹子的生长特性是以蓬为单位,且发蓬不大,每蓬几根至十几根竹子不等,远远望去稀稀落落,就象散开的凤尾一样。

这首乐曲


《月光下的凤尾竹》创作背景及演奏技巧&amp;方法讲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母液细胞植补术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