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导读(16)

2021-04-05 02:10

有制这种生存条件本身中生长出来的。究其实质,人与人之间在物质生产领域中的支配欲被支配的关系(即“社会权力”,区别于“政治权力”)是处于在自发分工的前提下的实现劳动积累的必然性,是积累起来的劳动(物质财富)对于现实的活劳动(劳动者)的统治权。因此,统治不是恶的意志或理性迷误的结果。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生产关系之“理性前的”的本质来历的揭示,若对生产关系的感性本质进行超感性的抽象,便会得到财产关系来自理性的“权力”这样一种法哲学的理解,但是,按照事情本身的真相,财产关系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

6、共产主义是现代历史运动本身的实践趋向

根据历史运动归根到底是感性的生产关系的变革运动的原理,人类解放的理想,作为扬弃私有财产的“共产主义理想”,如果没有现实的历史运动提供出感性实践的基础,那就只能是一种存在于观念世界中的“应然”。

马克思、恩格斯在《费尔巴哈》章中的历史唯物主义论证了共产主义是现代资本运动本身所包含的消灭资本原则感性实践趋向。这一趋向体现在两个基本事实中:一是现代生产力的高度社会化(现代生产工具本身的社会性程度及其所必然带来的感性交往的世界化);一是现代劳动者的生存条件(即,被资本主义生产抽取了感性生命的现代无产阶级),一方面是资本的存在基础,另一方面,随着资本的全球化,正在成为一种对于人的感性生命的“世界历史性”否定。

这两个基本事实都表明:资本的存在基础愈是展开、愈是有力量,就愈是与资本原则本身相矛盾、相冲突。马克思、恩格斯据此写道:“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为,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了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

7、历史唯物主义扬弃传统哲学,代之以“实证的”历史科学

马克思关于传统哲学之终结的思想最初表达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八条和第十一条中。在《费尔巴哈》章中,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一思想作了更加明确和深入的阐发。

根据“生活决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哲学在那种凭借意识分析和意识批判来理解世界的理论态度下,就只能产生种种“关于意识的空话”。不同的哲学理论之所以只是不同的空话,是因为它们在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的时候只是以不同的方式承认了现存的东西。“多少向前迈进了几步”的费尔巴哈也不例外,所以,马克思、恩格斯说他“和其他的理论家一样,只是希望确立对存在的事实的正确的理解,然而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任务却在于推翻这种存在的东西。不过,我们完全承认,费尔巴哈在力图理解这一事实的时候,达到了一般理论家一般所能达到的地步,他还是一位理论家和哲学家。”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用语中,“理论家”和“哲学家”具有贬义,这是耐人寻味的。对现存世界力图达到正确的理解,这仍然只是在思想本身的范围内表达现存的事实,却丝毫没有涉及造成了现存事实,以及必将改变现存事实的历史运动。所谓“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任务却在于推翻这主攻存在的东西”,指的正是要去把握那既造成、又推翻现存的东西的历史运动本身。这就要求突破哲学把现实翻译成意识自身逻辑的那条“思辨路向”,而代之以根据人们的实践活动来把握现实本身的历史性的“历史科学路向”。

所谓历史科学,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就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导读(1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15 我的假日生活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