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国家鼓励和支持( BCD )举办各种医疗卫生设施。
A、各种社会力量
B、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C、国家企业事业组织
D、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8、国家保护( BD )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A、珍贵的动物
B、名胜古迹
C、珍贵的植物
D、珍贵的文物
9、国家通过普及( BCDF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A、民主教育
B、理想教育
C、文化教育
D、道德教育
E、伦理教育
F、纪律和法制教育
10、决定国家结构形式有很多因素,但主要是( AC )。
A、历史的因素
B、政治的因素
C、民族的因素
D、经济的因素
11、我国处理各民族关系的基本方针政策是( ADE )。
A、民族平等
B、民族互助
C、民族友爱
D、民族团结
E、各民族共同繁荣
12、宪法指出,我国妇女在( ACD )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A、政治生活、经济生活
B、科学研究、文艺创作
C、文化生活、社会生活
D、家庭生活
13、根据我国宪法规定,( E )由全国人大决定任命。
A、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
B、国家主席、副主席
C、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D、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E、中央军委副主席、委员、秘书长
14、公安机关的司法职能体现在打击犯罪分子方面,主要是负责对刑事案件的( ABC )。
A、侦查
B、拘留
C、预审
D、决定逮捕
E、审讯
15、公、检、法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的关系是( BDE )
A、领导与被领导
B、分工负责
C、相互监督
D、互相配合
E、互相制约
16、我国各级司法行政机关,都是各级人民政府所属和的工作部门,它们( BD )。
A、受本级人大的领导
B、受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
C、受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中央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
D、受本级人大常委会的指导
17、公安机关是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 BC )。
A、受同级人大常委会的领导
B、受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
C、受上级公安机关的领导
D、受上级人民检察院的领导
18、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是( ABDEF )。
A、选举权的普遍性
B、选举权的平等性
C、对破坏选举行为的制裁
D、无记名投票
E、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
F、选举权的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
19、宪法和普通法律的主要区别是( ABC )。
A、宪法的内容规定国家根本制度
B、宪法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
C、宪法的效力和修改程序与普通法律不同
D 、宪法确认了人民权利
20、我国现行宪法关于公民权利义务的现实性特点具体表现在( CDE )。
A、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非规定不可的,做不到的不规定
C、能做到的就规定,做不到的不规定
D、能做到什么程度,就规定到什么程度
E、权衡利弊、不宜规定的就不规定
21、公民的合法收入是我国现行宪法保护的公民私有财产的一部分。“合法”包括( AC )。
A、公民的劳动收入
B、公民的非劳动收入
C、公民依照法律规定所获得的收入
D、公民拾到的财物
E、公民挖出的文物
22、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政治自由和权利包括(BEFG)。
A、通信自由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宗教信仰自由
D、人身自由
E、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F、批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G、平等权
23、我国行政区域划分的原则是( ABCDE )。
A、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有利行行政管理
C、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
D、有利于巩固国防
E、照顾自然条件和历史状况
24、我国选举法规定划分选区的原则是按:( ABDE )。
A、生产单位
B、事业单位
C、选民人数
D、工作单位
E、居住状况
25、我国现行的结构体系,除序言外,共分( ABCD )。
A、总纲
B、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C、国家机构
D、国旗、国徽、首都
E、共有138条
26、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是( ACDE )。
A、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B、国营经济是主导
C、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D、人与人之间是平等互助的关系
E、具有多种经济成份
27、我国国务院常务会议由下列人员组成( ABDE )。
A、总理
B、副总理
C、各部、委的部长和主任
D、国务委员
E、秘书长
28、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下列人员( ABCD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
B、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
C、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和中央审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
D、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E、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席和副主席
29、我国以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 BE )。
A、制定法律平等
B、遵守法律平等
C、起草法律平等
D、解释法律平等
E、实施法律平等
30、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普能法律严格,是指( CE )。
A、需由立法机关多数通过
B、需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二分之一通过
C、通常需设立专门机构起草
D、需由专门机构审查
E、需立法机关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
三、简答题
1、宪法的根本法性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2、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3、宪法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有什么特点?
4、特别行政区与一般行政区域相比较,其共性是什么?
5、我国司法制度有哪些特点?
6、我国公民应怎样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7、我国宪法规定的平等权的含义是什么?
8、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要特点
四、论述题
试述2004年宪法修改的基本内容
五、材料分析题
1、材料1:1985年11月22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决议,决定从1986年起用5年左右的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在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中,普遍进行一次普及法律常识的教育。自1986年后,历时5年,全国有7.5亿人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宪法,宪法的知名度位于各种法律的前列。
材料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家罗伯斯庇尔对宪法的宣传曾有精彩的论述。他在1793年雅各宾派宪法颁布后,要求“每一个人要时刻牢记这一宪法”,“这一宪法应庄严地出现于你们的公共仪式中,应出现于人民的一切集会中;出现于人民代表的主所地;他应抄在我们的墙壁上;他应是父母教育孩子的第一课”。
问题: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培养公民的宪法观念对于宪法秩序实现的意义。
2、某市人民政府为保护本地啤酒生产,决定限制外地啤酒,于是发布了《关于对运输外地啤酒的车辆征收管理费的暂行规定》。该规定要求,一切运输外地啤酒的车辆必须在进城前,向市酒类专卖局设在各路口的检查站交纳运输管理费500元(辆),不交者将不予进城。外地货车司机张某认为,这项规定属于乱摊派,因而向该市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撤销这一规定。市人民法院认为,该暂行规定属于市政府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规定,根据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人民法院不能受理此案。请运用有关宪法学的知识,对此案进行分析,并给张某提个合理的建议。
3、2003年6月30日,芜湖市人事局按照安徽省的统一部署,在芜湖境内组织实施了公务员招录考试。共有1110人报名参加了考试,张先著也在其中。张先著在某大学环保专业毕业后先做了一段时间的网络管理,他报的是芜湖县委办公室经济管理职位,在近百名竞争者中其过五关斩六将后综合成绩排位第一名。按照程序他被通知可以参加体检,结果在人事局指定的铜陵市人民医院体检时,被诊断为乙肝“小三阳”(按医学定义,在乙肝五个检测指标中,第一、三、五项为阳即为“大三阳”,病毒复制快,有传染性;第一、四、五项阳性则是“小三阳”,病毒复制相对较慢,传染性相对较小),该医院出示的结论是“不合格”。紧接着,在随后的解放军86医院复检中,医院出具的结论还是“不合格”。鉴于此,9月25日,芜湖市人事局以“两对半检测”不合格为由宣布“不予录取”他。10月18日,张先著向安徽省人事厅提请行政复议;10月28日,安徽省人事厅做出“不予受理”的决定,理由是:“体检不合格的结论是由主检医生和体检医院作出的,不是芜湖市人事局作出的行政行为。”苦恼的张先著开始拼命地在网上查询有关乙肝的知识,无意中搜寻到了一个“肝胆相照”网站,他吃惊地发现,那里全是与他同病相怜者。很快,张先著的遭遇引起了“战友”的同情和关注。于是,张先著产生了诉讼的念头,在得到“战友”支持的同时,又得到了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周伟的无偿法律援助。11月10日,张先著正式向芜湖市人事局所在的新芜区人民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诉讼理由很鲜明:“人事部门歧视乙肝患者。”3天后,张先著便接到了法院的立案通知书。这是国内首起因“乙肝歧视”引发的诉讼案,因此被许多媒体称之为“全国首例乙肝歧视案”。与此相似的还有另一起不幸事件:浙江大学学生周一超同样因体检查出感染乙肝未被录取为公务员,激愤之下他将当地两名人事干部扎成一死一伤。此案被媒体报道后迅速引起全国关注,而2003年9月法院一审判处周一超死刑,3700多人签名呼吁“刀下留人”。请就本案谈谈就业中的乙肝歧视涉及到那些宪法权利?
《宪法学》综合复习资料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A
4、A
5、C
6、C
7、D
8、C
9、D 10、B 11、D 12、
A 13、C 14、C 15、A 16、A 17、A 18、D 19、D 20、
B 21、A 22、
C 23、A 24、C 25、
D 26、D 27、B 28、C 29、D 30、C 31、C 32、B 33、C 34、C 35、D 36、
A 37、D 38、C 39、D 40、D
二、多项选择题
1 ACD
2 ACD
3 ABE
4 AC
5 AD
6 ACD
7 BCD 8 BD 9 BCDF
10 AC 11 ADE 12 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