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改革开放40年征文12篇_征文范文(2)

2022-01-21 00:07

其时,xx区医院张庄分院更名为xx区张庄乡卫生院,村里的保健站不知道啥时候成了卫生室。卫生院工作并不忙,因为药价贵,有个头疼脑热小打小闹的毛病大家都直接到卫生室解决,很少光顾卫生院,卫生院的大多数病人都是“公费医疗”的学校教师、乡政府工作人员,所以我的工作日常还是比较清闲的。

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实施,结束了我清闲的工作日常,同时也结束了农民没有医保的历史,开始了医改的新纪年。“万事开头难”,新农合是新生事物,所有的政策都带有实验性,所有的工作方法都需要自己去摸索,群众对此也不容易接受。年底的筹资就像是一场战争,每年的年底都能让人“蜕一层皮”。2007年每人一年参合费用只需20元,门诊报销比例30%,封顶线150元,我们挨家挨户下通知,通过各种方式做宣传。当年连同各级政府补助,共筹集资金64万元,筹资总人数10774人。

马上,我们就都尝到了甜头。本年度本来只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合的、不幸生了大病的老百姓,额手相庆,感激党的政策好;而那些没有参合却生了病来哀求我让我给办参合的,我虽不忍,却也只能告诉他们“等明年吧,明年可一定要参合,拿钱买健康!”让他们记住教训,顺便当我们的正、反面宣传材料。

有了好的开始,更有政府的决心,新农合参合人口逐年上升,缴费金额逐年上涨,各级政府补助逐年提高,门诊住院补偿比例逐年拔高,直至2013年,参合人口10805人,每人一年缴80元,各级政府每人补助280元,筹资总额388万元,门诊补偿比例50%,封顶线180院,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比例达到85%,单人最高住院补偿金额达到7万余元。没有人会再持观望态度,参合成为老百姓的共识。

2010年,医改开始大刀阔斧的动作。

2010年3月25日,这一天基本药物制度开始实行,在我调试好张庄村第二卫生室的打印机后,打出了张庄辖区卫生室第一张报销单据。5月,开始实行集中网上采购药品,实现了一体化管理,解决了“医药费报是报了,可还是觉得医疗费贵,医院里的药费报了以后跟药店里价钱差不多”的问题。

同年,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管理科成立。我们又多了好多活计:制定居民健康档案、定期免费查体、健康教育讲座、健康教育宣传……。

2012年实行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从此,不管是我们还是底下的卫生室也跟着我们一起:卖药不再赚钱,满村里跑给人查体,点灯熬油记录健康档案,院长揪着我们的耳朵嘱咐:“我们是卫生院,不仅仅是医院,给群众提供的是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行的是基本药物制度!”我们真正成为了群众的贴身健康管家。

20xx年9月21日,经过积极的前期准备,凝结着无数卫生人心血的智慧医疗工程全面上线成功,医务人员扔掉纸笔,走进无纸化办公、智能医疗的新时代。

2018年,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工作全面推开,公卫网并入智慧医疗系统,国家卫计委正式更名为国家卫健委,不远的将来,大家看病只用一张卡就能缴费、报销,只要插上这一张卡,病人的健康情况就会一览无余,这一天应该不会太远!

从少不更事到年近不惑,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改革的脉搏,见证了40年辉煌之旅;从长在春风里到用自己的手推动改革前行,实现了我与改革共成长,以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与改革一起走下去

我心中的改革开放40年征文篇四

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迎来了蒲文化、聊斋文化建设三十周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唤醒了沉睡的中华大地,农村土地联产责任制结束了农民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历史,蒲家庄村和全国一样,大部分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为了解决这部分劳动力,村先后开办了煤井、五金厂车队等多个村办企业,主要劳动力都从事煤井工作,因地下资源逐年枯竭,给从事煤井作业人员带来了危机。1984年经过整修的蒲松龄纪念馆对外开放,给蒲家庄村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蒲家庄村两委班子,怀着对“柳泉”的情和对“聊斋”的爱,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充分利用本村的旅游资源,和名人优势,并得到了全体村民的支持,从1987年开始,先后克服资金、人才、原料等方面的困难,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于1990年3月底建成了蒲松龄艺术馆和狐仙园,并4月1日开放,从此,一发不可收、1991年建成石隐园,内设同春堂、蛙鸣石、雨墙等景点,成为北方不可多见的明清时代园林。

蒲文化的旅游开发建设得到国家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1992年经研究立项,由中国西北设计院、中国古建筑专家张锦秋女士设计,“聊斋宫”破土动工。该工程设计档次高,原材料要求高,工程质量高,为三高工程。但在当时淄博已经建成了“封神宫”和“西游记宫”,如何把“聊斋宫”打造成一流的精品工程,村两委班子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真正体现了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的那种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个人明确分工,统一协调,克服了重重困难,特别是克服了因地质出现问题而耽误了的时间。为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建设工程采取了三班作业,原材料运输往返河北曲阳和泰安之间,他们怀着对“柳泉”的情和对“聊斋”的爱,没叫苦,没叫累,更没有提任何报酬。就是有着这种激情和乐清,硬是在当年九月底竣工。一座气势宏伟的佳作工程聊斋宫展现在世人面前。

1993年,在原“满井寺”旧址上再现“满井寺”的风貌,在匠工的精心建设,近一年的施工时间,拥有“大雄宝殿”、“天王殿”、“三圣殿”等大型古建筑拔地而起,气势恢宏,佛像栩栩如生。

1994年,为展示蒲松龄先生聊斋俚曲的魅力,聆听俚曲的韵味,让中外游人驻足观光,细细品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佳作,建设了“聊斋俚曲茶座”。按照旅游的要求,为游人提供一条龙-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服务。先后建设了“柳泉山庄”、“牡丹园”、“观狐园”、星级厕所、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大大方便了中外游人,得到了中外游客的高度赞誉。一个占地360亩,投资近6000万元,绿化面积达到80%以上,年接待游客上万人。蒲文化、聊斋文化旅游发展初具规模。

1989年,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的条件非常优越,因此要充分利用起来,要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指示精神,和xx省委原书记吴官正所作出的“蒲学文化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并于2000年6月26日,亲自视察蒲文化开发建设情况,提出了建设“聊斋城”的设想。

按照各级政府领导指示精神,从2001年先后建设了“宦娘琴园”、“百子嬉乐园”、“木偶剧场”、“演艺广场”、“湖影潭”、整修了蒲松龄墓园,扩大了停车场及星级厕所。“聊斋城”的不断建设和完善,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村集体收入不断增加,并解决了大量的农村闲散劳动力,村里得到了较好的经济收益。

为了扩大聊斋城的知名度,宣传和弘扬“聊斋”文化,真正做到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利用2002年“五一”黄金周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淄博国际聊斋文化旅游节,通过听聊斋故事,唱聊斋俚曲,展示北方农村文化的生活习俗等多种形式,让游人置身其中,尽致雅兴,流连忘返。自2002年起,先后成功举办了9次聊斋艺术文化节,并举办了民间艺术灯会、聊斋俚曲大奖赛等,在艺术节期间,还邀请了国内知名的文化名人为节助兴。中央电视台、xx电视台、淄博电视台跟踪报道。聊斋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举办,提升了聊斋城的整体形象,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聊斋景区成为xx省著名景区之一,被评为国家4A旅游景区。

聊斋文化旅游建设和开发的今天,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离不开全体父老乡亲的聚力合作,更离不为开发建设而付出血汗的辛勤耕耘的领导及无私奉献的建设者们,聊斋城建设倾注了他们的情和爱,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聊斋城建设30周年之际,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祝愿聊斋文化旅游的明天更美好。


我心中的改革开放40年征文12篇_征文范文(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不作为不担当问题有哪些具体表现?不作为不担当问题清单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