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四
解读中国抗疫密码“China”
山河无恙,人间皆安。当时已入夏,我们听到的是窗外鸟鸣虫唱的声音,嗅到的是花开恣肆的香气,看到的是整个中国按下“重启键”的样子, 感受到的是华夏儿女为美好生活奔跑的澎湃激情。
年初的那场新冠疫情,是一场生命与生命之间的接力赛、生命与病毒之间的搏击赛,让我们以奋力坚守的定力和一往无前的冲力谱写着感动世界的最美篇章。延期两个多月的全国两会顺利召开,既是一次布局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大会,同时也是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性成果的显著标志。在国外疫情形势还在不断扩散的当下,我们为什么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巨大成果, 有媒体用“China”这个英语单词中的“C”“H”“I”“N”“A”几个字母来为中国抗疫经验作注脚。
C——Care 是关怀、 关爱, 因为人民至上。 在疫情防控的一开始, 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救治,提高收治率、治愈率,降低感染率、病亡率。从建设方舱医院,到火速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从中央指导组物资保障组采购和征调数十台 ECMO, 再到集中优势兵力研发抗疫疫苗和治疗药物;从病患治疗费用由财政兜底, 到发行 1 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 不管多昂贵的费用我们都在所不惜,不管多坎坷的道路都能奋力跨过,只因为对于生命无限的敬畏,我们一次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的理念。
H——Help是用心帮、全力助,因为四海皆兄弟。同气连枝,共盼春来。中华儿女在疫情当下展现出空前的凝聚力,我们把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含义无限放大,四万两千多名医护人员毅然奔赴湖北,1 9个省份对口援鄂,一幕幕感人肺腑的场面在全国各地上演。白衣天使们化身成一个个钢铁英雄,身披铠甲逆行出征,尽管前方有着看得见的危险,尽管后方还有深爱自己的家人,但是因为“同胞有难, 我必支援”的信念支撑, 他们勇敢地、 无畏地在请战书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他们生动地告诉全世界:中华民族是团结的民族,中华民族是守望相助、肝胆相照的民族!
I——Immediate action 是闻令而动、 分秒必争, 因为初心使命。 中组部发文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一声令下,医务工作者、社区干部、下沉干部、公安干警等中的党员同志们把初心记在心里,把使命扛在肩上,“我先去”“让我来,我家里没人需要照顾”, 一句句铿锵的话语是对于病毒最有力的反击,一个个坚守的背影是对人民最坚强的守护,这一刻党徽的光亮把华夏大地映照得夺目动人,坚定了所有人的抗疫信心。
N——New technology是新科学、新手段,因为科技力量。疫情防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 他强调, 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 要方法。
人类同重大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智能消毒与巡检机器人、配药检测机器人等系列医疗救护机器人可辅助或代替医护人员进行巡检、消毒、测温、诊疗等工作,实现机器人现场网络远程视频监控和数据分析研判;随着复产复工和学生开学, 智能红外测温通道也大面积应用, 可以快速准确对体温进行检测;通过移动定位和对大数据进行分析, 编制健康码, 有效区分高危人群和健康人群。一次次生动的实践,让科学技术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作用。
A——Altogether 是在一起、 不放弃, 因为万众一心。 武汉是英雄的城市, 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在疫情暴发的时候,武汉从来就不是一座孤岛,武汉人民也不是孤独的人民。在九千多万党员的带领下, 1 4 亿中国人民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军民同心、干群合力,手牵着手、肩挨着肩,伴随着神州大地由灰白到碧绿的季节更替,我们把《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唱得越来越洪亮,我们把胜利的火苗烧得越来越旺,把一个一个“我”变成了“我们”, 把一个个“不可能”变了“可能”。 相信, 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定会夺取最终胜利!
篇五
守护生命之路——一名感染科护士的抗疫故事
那是1 月 28 日大年初四的清晨, 阴霾的天空下着小雨, 也是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护士曹孟前往武汉抗疫支援的日子。出发前,她抱着儿子小小的胳膊,问儿子:“你知道武汉是什么地方吗?”儿子说: “我知道, 那是一个危险的地方”, 这时,儿子突然哽咽起来,说:“妈妈,我不要你去”。 刹那间, 她如鲠在喉, 泪如泉涌。1 月 23 日, 武汉封城, 中国告急!疫情就是集结号, 疫情就是动员令!曹孟所在的医院在接到支援武汉的通知后,院领导在职工群里发出了倡议,短短半小时内,数百名医务人员主动请缨,“我在临床,我去!”“我在感染科, 让我去!”一声声“报名”, 一句句“我可以”成为了最强有力的誓言。
“我是一名母亲,放不下年幼的孩子,但我更是一名医生,肩上扛起的是挽救生命的重任,最重要的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驰援武汉,抗击新冠,我责无旁贷”。 曹孟铿锵有力地说道。三天过后,曹孟踏上了武汉的征途,甚至来不及思考前方会有什么,还能不能再回来。但是,她也很清楚,时间就是生命,要和死神赛跑……
1 月 30 日, 曹孟正式进入了武汉红十字会医院, 她所工作的地点是发热病区。 虽然已经无数次做好心理准备,但是当曹孟穿戴起那一层层厚重笨拙的防护服时,依然深感压力山大。战友之间已经无法辨认彼此,只能在后背上写上名字,为了节约防护用品少上厕所,必须减少饮水量。帽子、护目镜勒紧了耳朵,和患者交流,和病人沟通,说话也只能提高分贝。口罩遮住了鼻子和嘴巴,说一次话需要停顿好几次才能喘上气来……这些都能够克服,最难的是为了减少防护服的破损,曹孟的每一个动作都必须小心翼翼,一些原本简单的动作,变得异常艰难。
病区的救治任务相当繁重,医疗条件也非常艰苦,病房里充斥着在死亡边缘挣扎的患者, 还有之前因超负荷工作, 被拖累的疲惫不堪, 濒临崩溃的医护们, 工作的第一天,曹孟的心理压力已经超过了业务压力。“但是一刻也耽搁不起啊, 望着病人们急切的眼神,我就是他们生存下去的希望啊,更是武汉按下重启键的希望啊。 ”一想到这些, 曹孟咬了咬牙,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37 床的婆婆已经年过七旬,肺部病灶暴发,严重的呼吸衰竭,可是每次曹孟查房,她总是喘着粗气,伸着大拇指,吃力地对她说,“大夫, 我今天要比昨天强一些了, 谢谢你”。简单的话语却充满力量,没有家属的陪伴,曹孟是她唯一的依靠。曹孟仔细记录着她的生命体征,优化她的治疗方案,看着她的病灶一点点吸收,需氧量逐渐减少,直到可以下床活动……20 天后,婆婆可以出院了。那天,早晨的武汉大雪纷飞,婆婆紧紧握着曹孟的手, 舍不得松开。 之前因为肺炎呼吸不畅的她一口气说了好多好多话。“姑娘啊,你们大老远的从四川来救我的命啊,你们就是活菩萨啊, 我该怎么感谢你们啊”。那一刻,眼泪和着风雪,在曹孟的脸庞飞舞,那时曹孟的内心也是无比激动与温暖。
病毒非常狡猾,有的时候,尽管医务工作者使出了浑身解数,死神还是会无情地带走患者的生命。1 6 床的老爷爷已经80高龄了, 肺部病灶广泛, 还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电监护、抗病毒、营养支持、控制血糖、控制血压,一番操作下来,老爷子已经稍有起色,开始进食了。“记得那天下班前,我去给他调整好了床的高度,并答应第二天念新闻给他听。可是第二天,当我再到病区的时候,却得知他在夜里走了。那一刻,我脑袋里一片空白,我无数次问自己,这些天我是不是遗漏了什么,我是不是还不够努力,尽管从医这些年,我早已见惯了生死,但是望着那张空荡荡的病床,我还是特别想大哭一场”。面对生离死别,曹孟依然哽咽。
在驰援武汉的日子里,每个人都恨不得有三头六臂,当“千手观音”。 急促的脚步, 防护服里的汗水,口罩压迫下红肿的脸,都是医务工作者和死神不屈的较量,都是医务工作者们对这座英雄城市的庄严承诺。当一批又一批的患者治愈出院,一句句流着眼泪的感谢、一次次九十度的鞠躬、一次次的隔空拥抱,这些画面,如同盛开的樱花,定在了曹孟的脑海里。曹孟的心也一次次融化在了悸动的春风中。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终于,随着最后一位患者的清零,曹孟所在的病区圆满完成了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曹孟也终于平安凯旋,回到了家乡宜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