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可以与枪对抗
2015-11-20 11:21:42 来源:北京青年报-北青网
巴黎暴恐。记者在巴塔克兰剧院外采访了一对亚裔父子。
小男孩说恐怖分子很坏,他要搬家。他的爸爸摸摸儿子的头说,“坏人哪都有,他们有枪,但我们有花,花可以与枪对抗保护我们。”
“花可以与枪对抗”——这是最近巴黎暴恐案发生以来,我听过的最有力最智慧的一个安慰。这话听起来像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善意谎言,听起来也不那么合常理。但实际上它是暴恐来临时,所有的大人和小孩最应该明白的一个道理。因为极端组织通过暴力、杀戮,想要达到的目的正是传播恐惧、煽动仇恨,我们不应该落入他们的圈套。更没有理由把这仇恨和恐惧的种子,传递给我们的孩子。
因为巴黎暴恐,很多人开始大谈什么“文明的冲突”。讲实话,每次听到这个平庸的短语我就有点烧心。文明两个字那么抽象,那几个拿着AK47带着炸弹的暴徒是那么具体。你真的确定在这两者之间能划上等号吗?我不能替你给出答案。只是在草率地给出答案之前,也许你该想想那名在巴黎的广场求拥抱的穆斯林男子。同时也请你记住罗斯福那句忠告:“最大的恐惧就是恐惧本身”。
9·11事件之后,很多美国人都相信乘坐飞机要比驾车更危险。于是大量的美国人都改变了乘坐公共交通的方式。
一位柏林的科学家搜集了9·11事件前后5年的交通事故死亡数据,结果发现在9·11事件之后一年之内,美国的公路交通事故大幅上升。暴恐夺走了数千人的生命,而由暴恐引起的恐惧又造成了大量的生命财产损失。不知道恐怖分子得知这个事实后,会不会暗自窃喜。
再想想那些认为通过暴力就能改变这个世界的人,其实他们本就是些因为懦弱而彻底失败的人。因为他们的内心早就“决堤”了,放弃了希望,对公义、生命、善良丧失了基本的信念,被一种黑暗的力量洗脑。被黑暗洗脑的人,看到的自然就只能是“黑暗”。假如说因为这些失败的人的打扰,我们也开始相信世界是黑暗的,那才叫鬼迷心窍,变得像他们一样失败,是很不值得的。我们的温柔、勇气和宽容没有被摧毁,暴恐分子就永远赢不了。
前段时间有一部电视剧开播,被人骂惨了。原因是这部电视剧带了一个“现实很残酷”的假头套,就开始为“成功可以不择手段”唱赞歌。这个电视剧传递的三观是:这个社会太黑暗,所以为了个人利益喝酒拉关系、色诱、搞阴谋,也是可以原谅的。配上音乐,加点夸张的表演,所有的卑劣似乎都在悲情的面具里被合理化了。
因为这个社会黑暗,所以我有理由卑鄙无耻。这种逻辑简单而粗暴,太要命了。首先,它的前提就是一个不明所以的抽象的假前提,一种虚构的幻想的“伪现实”。其次他提
倡的应付现实的手段,那种“你坏所以我要比你更坏”的手段,也是充满了马基雅维利式的悖谬。因为如果所有人都相信“你坏所以我要比你更坏,”结果没有好,只能是坏的无限恶性循环。
我不是爱兑鸡汤的人,也并不提倡“对压顶而来的恶事唯一的缓解剂就是逆来顺受”。我认为对世界对孩子的温柔,与对暴恐分子的空袭并不矛盾。我会送给暴恐分子刻着“From Paris with love”的导弹,但同时对我的孩子说“花可以对抗枪”。我只是觉得一个人相信和不相信什么很重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观要正,别因为一点外力,就歪得没边,歪得理直气壮。
相信“花可以对抗枪”,这句话中的花和枪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相信”两个字。这个世界真实的美好,就是由所有人的“相信”组成的。你相信温柔可以改变世界,这个世界就会温柔起来,你相信暴恐分子那一套,这个世界就会变得充满恐惧和暴力。(文/曾炜)
能摧毁文明的,从来不是暴力
巴黎恐袭后,一篇悼念亡妻的贴文在Facebook上获得了成千上万的转发。它来自安东尼?莱里斯,他妻子丧命于在巴塔克兰音乐厅的恐怖袭击,撇下他和十几个月大的孩
子。
“我不知道你们是谁,我也不想知道,你们的灵魂已死??我不会将仇恨赠与你们。”
“用愤怒来回击仇恨,事实上是向同样的愚昧屈服。” “你们想让我恐惧,想让我以不信任的眼神打量同胞??可我不会让你们得逞。”
在我看来,他的贴文比任何政要立誓攻打“伊斯兰国”的宣言都要有力。他并没有原谅,没有展示虚伪的宽容,却捍卫了内心最坚定的力量。
能摧毁文明的,从来都不是暴力本身,而是被暴力冲击后,人们逐渐变得迟疑的内心。人类并非没有这样的教训。
古代雅典享有灿烂的文明,人们自信、宽容、温文尔雅。斯巴达人骁勇善战,却轻视教育,过着军事化的日常生活,和雅典相比,堪称蛮族。然而斯巴达的武力,一点点地消解着雅典人的自信。在应对斯巴达剽悍攻击的过程中,雅典人的精神发生着微妙的化学反应:他们逐渐变得不宽容、充满戾气,变得“野蛮”。而这种变化的根源,在于他们在一次次挫败中,一贯笃信的价值开始动摇,整个民族也就不可避免地跌向堕落。
若坚信欧洲文明不会被恐怖主义冲击,大概太天真。极右翼会不会抬头?宽容多元的民主文化会不会趋向保守?至于本就显出端倪的种种社会问题,更有可能因此让人更伤
脑筋。但看到这个悲伤的法国丈夫的“反恐宣言”,我的心里莫名踏实下来。
这个世界会好吗?
我不知道。就像我不知道,人类哪天才能彻底征服癌症。但我不会给出悲观的回答。
因为种子不曾睡去。相比身手矫健、除恶降魔的王牌特工,它才是对抗那些扩散癌细胞的良药。
(文/张静雯)
在不安的世界里,见义仍需勇为
2015-11-17 10:56:00 来源:北京青年报-北青网
巴黎惊魂未定,恐怖主义让这个世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不安。在全球范围蔓延渗透的恐怖分子,仿佛随时都准备戕害生命、制造恐慌。今年8月,在一辆布鲁塞尔开往巴黎的火车上,恐怖分子的子弹已上枪膛。要不是车上两个度假的美国大兵,以及其他同车旅客的挺身而出,一支备有5只弹夹的AK-47,已经足以制造一起更早的“巴黎血案”。
在充满不安的世界里,见义勇为的精神弥足珍贵。 从2016年1月1日起,湖北省武汉市将实施新版《武汉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而舆论的焦点,大多集中于《条例》第二条对“见义勇为”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