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琴,她是高家亲戚里面最美丽、最活泼的姑娘,当她到听二表哥觉民说“外专”暑假要招收女生,十分高兴,她希望进“外专”,与男学生一起上课。但一想到进入男学堂将要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心情不免沉重起来。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如今,也许不该再指控“文学脱离现实”了。当下文学已将现实的石头狠狠砸在了自己的胸口。翻阅近年国内的长篇小说,现实之砸痕深深浅浅,真真假假,时常令人窒息。在某种现实自觉与道德焦虑开始回归,“文学不应自我边缘化”“作家应表现出明确的价值立场”的呼声鹊起之时,也有人开始呼吁作家应停止对“现实”矫枉过正的追逐,回归个人独语才是文学正道。
但文学是否只能摇摆于公共化的“现实”与个人化的“独语”之间?文学的意义是否只在于给公共领域的认知结论提供一个个感性的注脚——比如腐败问题、司法问题、环保问题、全球化问题之类,并以此表明作家是正义的好人、社会的良心? 或者文学的价值只在于给一个个孤独的个体提供“个性秀”的舞台? 这种非此即被的思维习惯把文学看作改造社会现实、表达价值观念的手段,是一种并无新意的“文学工具论”,带有一厢情愿的色彩。它有存在的权利,但是并无“统一作家思想”的权力。文学与政治相关,但绝不是政治;文学与道德相关,但也绝不是道德。政治的价值尺度是利益,道德的价值尺度是实践,而文学的价值尺度则是艺术的创造力。也许这种创造力来自作家对政治、道德或其他领域的独特洞察,但它必定是一种将洞察力化为“有意味的形式”的艺术能力,而非某种简陋的直抒殉臆。一部文学作品如果没有创造力,则任何道德的高调或行为的标新立异都属白废。 26. 为什么当下不该再指控“文学脱离现实\?请结合第一段加以概括。 27. 作者所说的“文学工具论”存在哪些问题?
28. 从材料看,作家怎样才能更好地创作文学作品?
【答案】26. (1)文学作品涉及现实的太多,且复杂多样;(2)文学有自我边缘化的情形不能明确表达作家的价值立场;(3)作家对现实有矫枉过正的追逐。 27. (1)用非此即彼的思维习惯看待文学,限定了文学的意义和价值;(2)把文学看作改造社会现实、表达价值观念的手段;(3)要求统一作家思想。 28. (1)要以艺术创造力作为文学作品的价值尺度;(2)对政治、道德等领城要有独特的洞察力;(3)要将洞察力化为“有意味的形式\。 【解析】
26. 试题分析:题干问“为什么当下不该再指控‘文学脱离现实’”,要求结合第一段加以概括,这是考查对文本相关信息的筛选概括能力。学生要能从题干中明确问题指向“不该再指控‘文学脱离现实’”,然后到材料的第一段中圈出原因,“当下文学已将现实的石头狠狠砸在了自己的胸口”“现实之砸痕深深浅浅,真真假假,时常令人窒息”“也有人开始呼吁作家应停止对“现实”矫枉过正的追逐,回归个人独语才是文学正道”,最后将这些筛选好的信息进行整合,分点概况即可。
27. 试题分析:题干问“作者所说的‘文学工具论’存在哪些问题”,这是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作答时先通读文本,然后带着问题到文本中筛选相关信息,本题答题区域主要集中在材料的第二段,“这种非此即被的思维习惯把文学看作改造社会现实、表达价值观念的手段,是一种并无新意的‘文学工具论’,带有一厢情愿的色彩”“而文学的价值尺度则是艺术的创造力。……但它必定是一种将洞察力化为‘有意味的形式’的艺术能力,而非某种简陋的直抒殉臆”“一部文学作品如果没有创造力,则任何道德的高调或行为的标新立异都属白废”,最后将这些筛选好的信息整合,围绕问题指向,分点概括即可。 28. 试题分析:题干问“从材料看,作家怎样才能更好地创作文学作品”,这是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作答时先通读文本,然后带着问题到文本中筛选相关信息,进行
分析概括。“而文学的价值尺度则是艺术的创造力”“也许这种创造力来自作家对政治、道德或其他领域的独特洞察,但它必定是一种将洞察力化为‘有意味的形式’的艺术能力,而非某种简陋的直抒殉臆”,最后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分析概括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