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旗帜是( A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改革开放,与时俱进 D.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C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A.科学发展观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社会和谐 D.生态文明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C )。 A.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什么是社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怎样解决这一主要矛盾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
4.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开始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 B )。 A.“第一次结合” B.“第二次结合” C.“第三次结合” D.“第五次结合”
5.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深刻原因是( D )。 A.社会主义制度存在着缺陷 B.经济、政治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 C.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D.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6.邓小平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是( B )。
A.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 B.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
C.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7.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 A )。 A.本质 B.优越性 C.目标 D.基本特征
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2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 A )。
A.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
B.要搞清楚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问题 C.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怎样解决这一主要矛盾这个问题 D.要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 9.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邓小平首次提出是在( B )。 A.上世纪70年代末 B.上世纪80年代初 C.上世纪80年代末 D.上世纪90年代初
10.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重大问题做了完整性总结性的理解概括是在( A )。
A.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 B.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
C.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 D.1987年党的十三大上
11、邓小平总结80年代以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不少发展中国家发生的严重困难等情况,认为根本原因是 : ( C )
A、没有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C、没有解决好发展的问题 D、没有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12、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集中到一点,就是 ( D ) A、保持政治稳定
B、实现祖国统一
C、加强国防建设 D、把发展放到首位
13、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是 ( C )
A、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改革 B、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
14、中国的改革是以 的实施为突破口和第一推动力的 ( B ) A、国企改革
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对外开放 D、金融体制改革
15、中国的改革是以 的实施为第二推动力的 ( C ) A、国企改革
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对外开放 D、金融体制改革
16、是否实现 ,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B )
A、人民当家作主 B、共同富裕
C、发展生产力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7、共同富裕意味着 A、同等富裕 B、同步富裕 C、两极分化
D、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1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 ( B ) A、革命
D ) (
B、改革 C、政治运动 D、阶级斗争
19、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是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 D )的轨道上来。 A.引进外资,引进先进技术 B.引进技术,吸引人才
C.科学研究与市场经济结合 D.科技进步与提高劳动者素质 2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C )
A、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C、解决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要求 D、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21、邓小平深入思考社会主义本质的起点是 ( C )
A、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 B、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实质
C、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到底体现在哪里 D、日新月异的世界科技革命新形势
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B )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落后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23、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 D )
A、发展才是硬道理
B、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4、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处于核心地位的是(C )
A、综合国力是否增强 B、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 C、生产力是否得到发展 D、国内生产总值
25、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突出了 的首要基础地位 ( A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
26、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 ( D )
A、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7、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 ( C ) A、能否使被压迫阶级翻身解放 B、能否做到分配上的公平 C、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能否做到占有生产资料上的公平
28、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 ( C ) A、实现公有制 B、实行按劳分配 C、生产力高度发达 D、人们思想觉悟提高
29、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后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 )
A、国家的发展问题 B、国家的改造问题 C、国家的生存问题 D、国家的巩固问题
30、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体现了邓小平关于( C )的思想。
A.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B.发展才是硬道理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二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1.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一时期的主要理论成果有( ABCD ) A.以苏联经验为鉴戒,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
C.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
D.强调党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转为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主要有( ABCD )。
A.提出不能剥削农民,不能超越阶段;提出社会主义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B.关于经济体制和经济关系的“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的思想
C.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D.提出党际关系不应影响国家关系;“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构想
3.1986年9月在反复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时,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两大原则的概括,它是( AB )
A.发展生产 B.共同致富 C.公有制 D.按劳分配 4.邓小平在分析社会主义本质时,对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思想进行了剖析,他认为,( ABCD )
A.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B.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是社会主义
C.两极分化,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社会主义
D.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法治不是社会主义 5.邓小平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论断,是因为( ABCD ) 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B.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D.大力发展生产力是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必备物质条件的需要
6.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伦论断,突出了生产力标准,是因为( ABCD ) A.“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C. “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 D.“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7.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其显著特点是突出了( BCD ) A.人民民主专政? B.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C.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D.社会主义是一个过程 E.发展先进文化 8.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ABCD ) A.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B.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C.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D.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物质基础 9.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 ABCD ) A.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B.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C.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D.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10.邓小平在阐述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时,曾经指出( ABCD ) A.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B.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D.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消灭贫穷
11、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 ABCD )
A、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是加快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决定性条件 C、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D、是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必备的物质条件的需要 E、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