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2020-03-27 19:48

浅析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故陵小学 孙暑艳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然而新课程改革走到今天,综合实践课的开展并不理想,特别是农村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面临诸多困难:如教育资源不足、师资队伍贫乏、家庭教育薄弱,以致综合实践课目标不明确,活动形式单调,活动缺少层次。本文主要结合农村教育现状,探寻农村教育实践课开展思路。

关键词: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涵义;发展意义;现状与方法

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涵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综

践活动课程的设置 “在我国课程行政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是课程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

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没有预先设定好的框架,也没有特定的体系,而是由教师和学生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发展而获得新知的共同生成过程。

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带给学生的发展变化是任何一门学科课程所无法替代的,它和学科课程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的提高和发展。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不是权宜之计,而应着眼于长远目标。

(一)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与学科课程相比较,综合实践活动没有规定的必学内容,它的设计和实施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学生在这个课程里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和权利,他们总能找到自己感兴趣而又能研究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去研究去探索,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他们用顽强的毅力战胜了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困难,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通过这样的活动也改变了学生对学习的认识,树立了学习的信心。这种信心的建立,对于学科课程的学习乃至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都将有深远的影响。

(二)彰显和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特长和个性,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

具有独特性、具体性,他们的发展不仅仅是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而获得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在尊重学生兴趣爱

好的前提下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和活动主题,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开展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挥他的天赋素质,展示他们的聪明、才智,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如在活动过程中,擅长说的学生采访,会写的学生编辑、撰稿,会画的学生负责美工,善于交往的学生负责联络、协调……每位学生的个性与特长都得到了充分地发展与展示。 不仅如此,学生对于他非常感兴趣的研究内容,比如恐龙探密,机器人制作等,即使现在因其知识、经验等方面的限制,研究得还远远不够深入,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一旦激发了学生对这个内容的浓厚兴趣,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他还会继续研究和关注这方面的资料和信息,甚至这一兴趣极有可能发展成为将来他一生为之去追求的事业。

(三)提高和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由于学科课程以掌握系统知识为主,即便现在也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了,但由于受学科教学时间的限制,

学生也很少有机会真正放开手脚参与实践。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及自主性给学生提供了真正放开手脚参与实践的机会,学生既可以亲自动手制作,也可以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参观、采访等活动,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与人交往与合作能力及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都有机会得到发展和提高。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乃至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四)切实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来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五)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大多是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课题,特别是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问题,如环境问题、社区发展等。这些问题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发现,使学生亲自获得对社会、对自然和对自我的认识和体验,正是这种全新的认识和体验,使学生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使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科学观和良好意志品质,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关心社会生活的兴趣,关心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形成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

然而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由于其课程内容的广泛性、资源开发的艰巨性及组织实施的复杂性,在推行过程中往往遭遇许多

使这门“亮点”课程在很多农村小学却成了“盲点”: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启动,缺乏实际性的探索,更缺少应有的效果。但课程的价我们无法回避,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使我们不得不进行深入地思考。如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1.教育资源不足

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根本前提和先决条件,没有课程资源的支撑,课程改革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恰恰在课程资源方面,农村学校比城里学校显得尤为不足。校内资源自不必说,就校外课程资源来讲,农村学校没有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社区资源——图书馆;没有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学科教学形象直观理解的场所——科技馆;没有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理想信念教育的历史文化宝库——博物馆;没有改变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的优越条件——网络资源。课程资源的不足,给农村学校教师挖掘、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带来了很大难度,常常使课程实施陷入困境。

2.负担过重,师生精力不足。

农村小学条件艰苦,师资力量薄弱。条件越艰苦的小学,越缺老师。从而也使农村小学教师往往身兼多职,有的教师在担任班主任的同时,还要教几个班的主课(语、数为主课)(或一个班的主课几个班的艺体课),加早晚自习,一周多达二十几


浅析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国内外研究参考模板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