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经历对行政管理的一点思考
行政管理(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也可以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行政管理系统是一类组织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管理的对象日益广泛,包括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市政建设、社会秩序、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现代行政管理多应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支出和浪费,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指出:“行政管理见管理教育。‘管理教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政管理工作,是军队建设中带根本性、全局性的基础工作,是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其基本任务是以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宗旨、方针、原则和有关条令、条例、规章制度为依据,结合日常生活、训练和各项勤务活动对部队实施的管理,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优良的战斗作风,维护良好的内外关系,建立正规的内务秩序,管好武器装备,预防各类事故。‘管理教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对行政管理工作的独特称谓。把管理和教育融为一体,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行政管理工作的传统和特色。”两年的部队切身体会,我认为二者之间有共通的地方,在这里试以中小企业为例,谈谈部队管理对行政管理的启示。
从行政管理过程来看,它主要有四项基本职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这四个方面我们可以从部队管理中一一找到对应。
计划与战略战术
计划。包括制定计划、下达指示、作出决议、进行安排等。
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过程,制定政策只是事情的一半,更重要的一半在于执行政策,执行的不好,再好的政策也会落空,而且会损害党的声誉”。由此可见,政策的执行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决策目标的有效实现的关键。一是提高政策执行者的执行能力。政策执行的主体是政策执行人员,执行人员具体执行着把政策运用于实际,解决问题的任务,要正确地执行政策,就必须深入地了解政策,弄懂政策的真实含义、适用范围和原则,同时,执行人员在执行政策时会面临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同集体利益、整体利益相冲突的困境。这就要求执行人员应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和方法来提高政策执行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相关知识。中小企业在由于人才问题、资金问题的限制在发展上多有制约,如何选好一条符合自身条件的发展之路至关重要。
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是我军常用的战术方针之一,其基本原理来自《孙子兵法》: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擒之。在市场上强者有局部的弱,弱者有局部的强,) 强弱有时间性和空间性,是可以转
化的。中小企业因为资金和人才等限制,最好集中有限资源,建立比较优势,在市场推广和市场突破中集中资源打歼灭战。
运动战——不打无把握之仗。中小企业在不够强大时,要学会避开强敌,不作无谓牺牲。在战略上明确竞争地位,采取补缺战略或追随战略,保存实力。在战术运用上市场推广渠道尽量避开市场领先者,不与其展开正面交锋;避实击虚,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
组织与训练手段
组织。把已经确定的计划和决策付诸实施。组织活动还包括对机构的设置、调整和有效运用,对人员的选拔调配、培训和考核。
首先,怎样让一个普通人转变为一个具有战斗技能的士兵,主要靠的是制度。 军队管理制度的基本特点是指令准确,程序清晰;重复训练,执行坚决。制度是战斗力的基础和保障而制度的制定要遵循两个要点:循序渐进,逐步制定, 不断总结,逐渐成熟和征求意见,涵盖全体,现实可行,能够执行。只有制度是基于公平合理的,才能被信服,最终成为准则。其次是要把制度训练成习惯,只有靠最简单的,不断坚持,不断落实,日积月累,形成习惯,制度的制定才算达成目的。每一个成功的企业管理都是一个日积月累、持续不断的过程。单单有了制度并不是结束,还要依靠程序,才能成为规则。从另一个层面上,程序比制度更重要。
标准化的士兵易于培养,缺乏的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部队在这方面有独到的心得。军队管理的优越性在于“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其内容包括政治工作先行、刚性组织,柔性管理、尊重成员,感受尊严。作为企业而言,要真诚关心自己的员工,为员工描述美好前景和蓝图;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氛围,努力使目标清晰,奖惩分明;勇于承担责任和风险,发挥身先士卒的领袖风范;营造和谐的环境快乐的工作氛围,在愉快的心情创造高涨的业绩;要有感恩的心,学会感激自己的员工;培养员工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对员工的需求进行引导,物资奖励和精神激励相辅。
老百姓变军人,普通人变优秀员工的关键在于,严格的制度纪律、统一的工作和训练标准以及对个人的有情关怀的有机结合,不可偏废。
协调与制度文化
协调。通过政策、法令和各种具体措施,不断改善和调整组织之间、人员之间、活动之间的各种关系。使各项工作分工明确、配合密切、步调一致,以共同实现预定目标。
协调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对于企业而言,未来的竞争就是人的竞争,不是机器和设备的竞争,人的竞争,最终是文化的竞争。知识经济时代是文化竞争的时代,唯有文化是企业内最不可替代、也最难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即便是个别关键部门的员工流失,也不会被别的企业复制,这也就是所谓的“内部无法复制性”。如何使员工不流失,企业凝聚力始终如一,军队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军队的文化内涵主要包括:奉献和牺牲(更大程度的付出和最大限度的给予),服从和纪律(自我意识的放弃和更大的外在束缚),敬业爱岗(更多的工作投入和更少的闲暇休息),团队精神(更多的自我约束和更小的个人自由),忠诚(更小范围的选择和失去更多的机会 )等等。如何让文化根植于心,军队将文化建设分为三大层次,外在层面的物质文化,中间层面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核心层面的精神文化。
外在层面的物质文化包含军旗,军服、军衔、军容、军歌,军营等外在我们能看得到摸得着的东西。企业VI就应当像军旗一样不仅仅是一种企业形象的符号象征,更多的是作为企业精神、企业灵魂被员工所认同。中间层面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包含:军队的管理制度,军队礼仪和仪式等。对一名军人而言,仪式代表信仰,仪式体现信仰,仪式就是力量,仪式就是尊严。而从企业讲,是提升员工操守,扩展企业BI。核心层面的精神文化是使内心世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转化为奉献和牺牲精神。军魂与企业MI具有相同的指向性,即团队精神。具体的做法上部队已经提供了范例,每日班务会(企业早会),每天进步一点点,及时总结,不断进步。张贴宣传标语、灯箱部队、报刊杂志等使部队价值观(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理念)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树榜样,树(企业)典型与掀起比学赶帮超活动,人人争先进。权威宣讲与经验分享(个人财富转化为团队财富和公司财富)。外出参观学习与(企业)培训。连队荣誉室(创业史)激发自豪感。文体活动与团队凝聚。谈心,批评与自我批评(企业民主管理)等等。旗帜,制服,装备,团队活动与团队意识等等。
结语
控制。即监督、检查的职能。可以通过统计资料和实时信息的分析,如人事、组织、财务等情况进行控制。这在部队的主要体现在于年终立功受奖,与上文文化制度中有所交叉,就不再赘述。总之,部队作为一个特殊的武装集团,其管理有特殊之处也有共同之处,在管理中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