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自考笔记

2020-03-27 19:51

管理学原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的概念:组织为了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管理的特征: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管理的职能:计划是对组织未来活动进行的预先筹划和安排;组织是为了完成计划而对分工协作关系所做的整体安排;领导是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控制是为了保证组织按预定要求而进行的一系列检查工作。

管理的概念与分类:管理者是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基层管理/综合管理者、专业管理者)

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管理学的概念: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科学。

管理学的特点:综合性、不精确性、实践性、历史性、发展性。 管理学的学习方法:唯物辩证法、理论联系实际法、系统方法。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萌芽时期的管理思想

1

亚当.斯密的管理思想:提出“分工协作原理”和“生产合理化”,提出了“经济人”的观点。

查尔斯.巴贝奇:劳动分工,边际熟练原则,管理的机械原则。 罗伯特.欧文:人是环境的产物。 古典管理理论

1、泰勒(科学管理之父)的科学管理理论:工作定额原理;标准化原理;科学地挑选工人使之成为“第一流工人”;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管理工作专业化原理;管理控制的例外原理。 2、法约尔(经营管理之父)的一般管理理论:经营与管理不同 管理组成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大职能。 管理的十四条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报酬要公正、集中与分散、等级链、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3、韦伯(行政组织理论之父)的行政组织理论:

理想的行政集权制有三个方面:理性的组织形态(超凡权力、传统权力、法定权力);理想组织形态的管理制度;理想组织形态的组织结构。 行为科学理论 1、梅奥的“霍桑实验”

(1)1924-1927年的照明试验

(2)1927-1932年的继电器装配室试验 (3)1928-1931年的访问职工试验

2

(4)1931-1932的布线观察室试验

2、 霍桑实验的结论(再次基础是产生了人际关系理论): 1、工人是“社会人”,不是单纯地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金钱不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

2、生产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人的态度。

3、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这种组织有特殊的感情、规范和倾向,非正式组织左右成员行为。

4、新型的领导能力要在正式组织经济需求和工人的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求之间保持平衡。

行为科学理论的四个领域:关于动机激励的理论;关于企业管理中的“人性”理论;关于领导方式的理论;关于组织与冲突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1、管理过程学派:主要代表人是哈罗德.孔茨,又叫管理职能学派(起源于法约尔)。

2、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切斯特.巴纳德,强调协作系统(协作的意愿、共同目标、信息联系)对效力与效率的影响。 3、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西蒙和马奇,着眼于合理的决策。主要思想包括:强调决策在管理中的重要性,贯穿于管理全过程;提出决策的标准,用“令人满意的准则”代替传统的“最优化原则”;明确了决策的程序;决策的技术,提出了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4、权变理论学派:创始人劳伦斯和洛希,所谓权变就是随机应

3

变,也有人称作“管理情景论”。主要集中在企业组织机构和领导方式两个方面:企业是一个开放性系统,不存在普遍适用“最好的”或者“不好的”领导方式;还提出了关于人的激励和管理的权变观点,即所谓的“超Y理论:。 当代管理理论

1、战略管理理论:注重研究企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2、业务流程再造:创始人迈克尔哈默,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进行所谓的“再造工程”。 3、学习型组织 :奠基人彼得圣吉,知识成为第一生产要素,管理的核心就是对知识的管理。

当代管理理论发展的趋势:人本管理趋势、跨文化管理、参与管理趋势。

第三章:组织环境与组织文化

组织环境的概念:影响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集合。

组织环境的分类:外部环境(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和内部环境 组织环境的特点:客观性、复杂性、关联性、不确定性、层次性(内部、行业、地区环境、国家国情)

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是组织赖以生存的土壤;外部环境影响着组织内部的各种管理工作;环境制约组织的管理过程和管理效率。组织对环境的适应,主要是指组织对环境的觉察和反应;包括:适应环境,改变自己;影响环境;选择新环境。

4

一般环境分析(PEST分析法):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技术因素四个方面。

具体环境分析(行业竞争“五力模型”):现有竞争者、潜在竞争者、替代品生产者、买方(购买者)、卖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内部环境分析:内部的物质、文化环境的总和,包括组织资源、组织能力、组织文化等因素。

组织环境综合分析法--SWOT分析法:内部的优势(strengths)与劣势(weaknesses)与外部环境中的机会(opportunities)与威胁(threats)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分析方法。

组织文化的概念:组织文化室组织在其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有三个层次构成:理念层、制度与行为层、象征层(又称物质层)。

组织文化的特征:客观性、独特性、相对稳定性、继承融合性、发展性。

组织文化的基本内容:共同价值观、企业使命、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制度、企业形象、团体意识、行为规范。

组织文化的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调适功能,辐射功能。

组织文化塑造的途径:确立合适的价值观标准;选择与组织价值观相融合的应聘者;强化员工的认同感;建立符合组织文化要求的奖励系统;不断丰富和完善组织文化。

5


管理学原理自考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信号与系统期末考试题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