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入新课
教师课前布置教师,创设情景,播放一段蛙鸣的录音,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动物,并谈谈这个动物朋友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初听钢琴独奏曲《青蛙合唱队》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 3、复听乐曲。教师用手势的变化,引导学生听辨旋律的高斯和声音的强弱。
4、指导学生边听边画旋律(高音用红笔,低音用蓝笔),鼓励学生回答:哪一句是老青蛙的合唱?哪一句是小青蛙的合唱?它们有什么异同?
5、再听乐曲。鼓励学生随音乐分别用“呱”哼唱老青蛙和小青蛙的旋律。
6、组织学生分组、分角色哼唱旋律:一组同学随音乐模仿小青蛙哼唱旋律,一组同学随音乐模仿老青蛙哼唱旋律,看看哪个组唱得既准确又生动。
7、完整欣赏,引导学生随音乐做律动并进行创编表演。 8、听赏歌曲《花蛤蟆》。
导入:刚才我们欣赏了钢琴独奏曲《青蛙合唱队》,现在老师说一个动物谜语,你们猜一猜,它是谁?“碧绿的衣裳披肩上,大大的杨静头顶长,宽宽的嘴巴大又打,像青蛙又不是它”。 9、初听歌曲
教师提示:听听歌曲中为我们描述的花蛤蟆是什么样子的?它的叫声又什么特点?
11
10、复听歌曲,组织学生试着随录音轻声哼唱,并随音乐做律动。 11、教师简单介绍歌曲的风格,使学生了解山东民歌的音调特点。 12、再听音乐,引导学生重点体会歌曲中鲜明的艺术形象,指导学生尝试在歌曲的休止符处加上合适的打击乐器(锣、响板等)或模仿蛤蟆的叫声,增加歌曲的色彩。如:5i 50 ∣ 5i 50 ∣ ( 呱) (呱) 13、组织学生根据歌词分组进行创编表演。
14、师生共同评出最佳表演奖一名,最佳创意奖一名。 15、在《花蛤蟆》的音乐声中,做律动走出教室。
第二课时
1、用念儿歌的方法导入,将歌曲《青蛙》的歌词以儿歌的形式为学生们朗诵。
2、指导学生按节奏朗诵歌词,感受歌曲中衬词部分xxxx xxxx ∣ xx x∣的节奏特点。
3、初听音乐,引导学生感受歌曲《小青蛙》的音乐情绪。 4、指导学生随音乐轻声跟唱,并提示其体会歌曲中对音乐形象的描写。
5、引导导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注意做到第一句要唱得欢快优美,第二句的衬词“呱呱”和“ke ke ke ke”要唱得生动形象,富有动感。 用鼓励的语言指导学生进行二部轮唱的学习,先将歌词按节奏分组朗读。如:(第一组)x xx ∣xx x ∣ x x ∣ xx x ∣ x0 x0 ∣ 长长的 夏夜里 青蛙 在唱 歌 呱 呱
12
(第二组)0 0 ∣x xx ∣xx x ∣ x x ∣ xx x ∣ 长长的 夏夜里, 青蛙 在唱歌。 待学生读熟练后,再试着让学生进行二声部轮唱的练习。 7、教师与全体学生分组演唱不同的声部,反复练习。
8、组织学生分两组进行轮唱,鼓励学生说说这种演唱形式的特点和效果是怎样的
9、教师:同学们,在《小青蛙》这首歌中,作曲家用长短不同的音符形象地表现了青蛙的叫声,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叫声也可以用长短不同的音符表现出来呢?
10、鼓励学生们模仿动物的叫声,尽情表现,并将动物的叫声用节奏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母鸡下蛋的叫声:xxxx x ∣ xxxx x ∣ 咯咯咯咯 哒 咯咯咯咯 哒
小鸡的叫声: xx 0 ∣ xx 0 ∣
叽叽 叽叽
小狗的叫声: x xx ∣ xx x0 ∣
汪 汪汪 汪汪 汪 11、教师运用动物叫声讲解十六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长短及作用。 12、课堂小结。 13、歌曲中走出教室。
第三课时
1、教师:在前两节课中,我们不仅听到了钢琴演奏的《青蛙合唱队》,而且学唱了歌曲《小青蛙》,今天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有关小青
13
蛙的乐曲。
2、初听全曲,启发学生思考:你能听出来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表达的情感是怎样的?
3、鼓励学生谈谈对我国民族乐器二胡的认识。 4、组织学生分段听赏。
教师:刚才在欣赏时,你听出小青蛙的叫声了吗?你知道哪些描绘了青蛙活泼的跳动?哪里表现了茫茫夜色?还有狂风暴雨呢?下边我们分段来听,边听边为课本上的画面排顺序,讲述小青蛙快乐的一天。 (1)听第一段音乐,启发学生回答:说说小青蛙们在干什么? (2)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讲出来。 (3)听第二段音乐。
教师:小青蛙在绿色的田野里尽情歌唱,它们将会遇到什么情况呢?让我们接着欣赏第二段音乐。
(4)引导学生边听音乐边想象,并用图谱表示音乐场景。如: 乌云密布:
下起了小雨:
刮起了风:
小雨变大了:电闪雷鸣:
一声鸡叫:
(5)听第三段音乐,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雨停了,小青蛙终于战胜了狂风暴雨,又开始快乐地跳舞唱歌。
5、复听全曲,教师出示电脑课件或幻灯片,引导学生边看边随音乐进行动作表演。
6、创造表演。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声源,创作音响,组织
14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选择乐曲中的故事情节进行表演。
7、组织各小组上台展示,教师鼓励学生对本组和其他小组的表演做出评价。 8、教师点评: 七、教学反思:
1、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小青蛙,尤其是蛤蟆有了新的认识,懂得了他们是人类的好朋友,蛤蟆的外形让很多同学认为它是有毒的动物,通过学习,他们懂得要爱护动物,保护自然,同时对它们的生活习性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2、部分学生对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时值的长短,还有些模糊不清,有待以后继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第三单元 大海的歌
一、教学内容:
听赏《大海的歌》,唱歌《贝壳之歌》 唱歌《海鸥》
听赏《小螺号》,活动“海滩拾贝”学吹口琴。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聆听《大海啊,故乡》感受歌曲借助对大海的思念与赞颂抒发出对祖国和故乡的热爱之情,初步了解人声的分类。
2、能够用圆润、优美的声音演唱《贝壳之歌》。准确唱出四三拍的律动感。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