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调查报告

2022-02-27 13:30

摘要: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历史上无数闪亮的瑰宝, 那么面临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到底怎样呢, 政府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需要做些什么工作呢, 安阳又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古都, 有着各式各样的文化遗产, 对于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论文通过对安阳文化遗产的现阶段保护情况, 分析了 公民在本地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以及公民对政府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是否起到了相应的作用, 同时也通过问卷调查询问群众认为应该开展怎样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通过调查对安阳本地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况以及积极的倡导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为安阳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安阳市 文化遗产 保护

调查目的

了解安阳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 存在的问题及以后发展的对策。

调查对象

安阳工学院学生、 社会群众等。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实地访谈、 实地考察等方法。

本论文通过对学生及社会群众进行抽样调查的方法来分析安阳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的了解、 及今后的对策等。 结果表明只有 3%的对本地区文化遗产较了解, 只有 26%分人会积极主动去参加一些文化保护的活动, 为文化遗产保护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 安阳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河南省安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 名列中国八大古都之列,是其中最悠久的古都。 安阳殷墟在 2006 年已经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另外, 在十一五期间全国 100 处大遗址名单的三杨庄汉代村落遗址, 隋唐著名的瓦岗寨起义地, 岳飞故里等许多文化遗产都坐落于安阳。 2009 年 11 月 16 日, 中国文字博物馆在安阳正式开馆, 这不仅体现了安阳地区作为中国文字之乡 的地位, 更为安阳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 同年, 魏王曹操墓在安阳被发现同样也为安阳作为一个文明古城的地位做出了 巨大贡献。 另外, 著名的大禹治水, 文王演易, 苏秦拜相, 岳母刺字等历史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安阳文物古迹较多, 境内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8 处,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2 处

作为一个保存了整个中国历史记录的地区, 安阳不仅有着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 还有这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地方文化。 安阳是甲骨文的故乡, 《周易》 的发源地, 同时也有着许多的民间文化习俗, 在婚丧嫁娶、 饮食起居方面多有体现。 同时, 安阳传统手工艺, 手工艺产品和风味特产独具特色。安阳地区在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现对较好, 兴建了 一大批旅游景点, 极大出尽了文化遗产的传承, 例如殷墟, 岳飞庙、 袁林, 文字博物馆等深入人心。 同样在调查报告中显示 26%的人对文化遗产非常关注, 69%的人比较关注, 只有 5%的人对此表示并不关注, 这表明安阳地区在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中做的还是比较完善的。 政府也为安阳的文化遗产保护付出了相当多的努力, 例如建立保护措施年久的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实地保护、 兴建博物院宣传当地文化发扬传承等。

二、 政府在保护文化遗产中所做出的贡献及相应的措施

贡献: 今年 7 月 13 日, 是安阳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两周年, 也是第二个"安阳文化遗产日"。 2007 年 5 月, 经安阳市人大常委会批准, 把每年的 7 月 13 日定为"安阳文化遗产日", 对以殷墟为代表的地方文化遗产进行集中保护宣传, 在全市营造保护文化遗产、 为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的社会氛围。 为做好今年"安阳文化遗产日"的庆祝活动, 安阳市文物局精心组织, 积极筹备, 结合奥运主题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举办了一系列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 广受社会各界欢迎的庆祝活动, 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果。

(一) 为落实好市领导的指示精神, 确保安阳文化遗产日庆祝活动成效, 市文物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 讨论研究活动主题, 并制定了活动方案, 印发全市各有关单位。 市文物局局长段振美亲临各活动场地, 要求各有关单位认真热情、 周密部署, 确保各项活动安全, 为全市人民献上一场有意义、 有内容、 有情趣的节日活动。

(二) 活动取得了 良好的社会反响。 "安阳文化遗产日"活动期间, 悬挂宣传标语 20 多条, 发放宣传册页 5000 多份, 优惠开放 8 家文物景区(点) 。 活动的开展, 不仅有效宣传了安阳市文化遗产保护成功, 而且极大调动了社会各界保护文化遗产的积极性。

(三) 根据各文物景区的实际接待能力, 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 对市民间艺术博物馆、 滑县民俗博物院、 修定寺塔、 小南海石窟等景区(点) 进行了 免费开放, 对殷墟宫殿宗庙遗址、 王陵遗址、 袁林、 文峰塔等景区(点) 实行了半价优惠开放, 受到广大游客的欢迎。

措施:

(一) 立法保护, 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保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的文化资源, 必须致力于对它们的保护。 在人们的文化保护意识还没有充分树立起来之前, 立法显得格外重要。 况且,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短期行为, 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需要一代一代做下去。 要实施好这项工程, 仅有应急性措施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有坚实的法律和政策的规约和保障。 可以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是进行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首先是从地方开始的。

(二) 科学的管理机制, 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

要加强领导, 制定切实可行的新政策, 加大管理的力度; 还要缜密规划、 精心组织、 精心实施, 才能有步骤地进行这项宏大的文化工程。

(三) 加强宣传教育, 是提高全民保护意识的有效措施

人民群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 传承者, 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者。 我们应通过新闻媒体, 加强舆论宣传, 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使人人都懂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明了为什么要保护, 以及怎样保护, 从而让“保护” 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全社会形成爱护、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气, 使每一位公民都能为中华民族拥有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而自豪, 从而自觉地珍惜它。

三、 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

文化遗产是每个国家最珍贵的财富, 我国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 思维方式、 想象力、 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但是同样也存在这个种问题, 调查表明有 36%的人认为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面临的是缺乏有效地保护机制。

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解读讲稿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