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定》共分为3个部分、24项条款。第一部分(第1至12条)规定了各成员在贸易便利化方面的实质性义务。其中,第1至5条为对GATT 1994第10条的澄清和改进,涉及信息公布、咨询点设立、法律法规评论及生效前公布、预裁定、上诉或审查程序等内容。第6、7、9、10条则对GATT1994第8条作了进一步丰富和扩充,涉及进出口规费、风险管理等货物放行与结关措施以及与进出口和过境相关的单证和手续方面的纪律。第11条为对
GATT1994第5条的澄清和改进,主要对过境运输法规或程序、收费、担保等内容进行了规定。第8条、12条则主要涉及海关及边境机构之间的合作。《协定》第二部分(第13至22条)规定了发展中成员和最不发达国家在实施第一部分条款方面可享受的特殊和差别待遇,主要体现在实施期和能力建设两个方面;第三部分(第23至24条)规定了机构安排等内容。
五、我国参与WTO贸易便利化谈判情况如何?
答:我国积极参与并推动谈判,先后提交和参与联署了8份提案,内容不仅涉及贸易法规的公布和实施、风险管理、后续稽查等具体措施,还涉及成员需求和优先领域的确定、技术援助和能力建设支持等综合性问题。在《协定》达成后,为体现我支持协定尽早实施的积极姿态,我国于2014年6月30日向WTO通报了《协定》实施计划,比巴厘部长会议决定规定的期限提前了一个月。在《协定》议定书为WTO全体成员通过的过程中,我国强调多边实施符合所有成员利益,同时呼吁各成员重视发展中成员关注,切实落实多哈回合发展目标,全面、平衡地推进巴厘部长会议决定的落实。
六、我国实施《贸易便利化协定》需要做何准备?
答:一是要履行国内核准程序,作出接受《协定》议定书的决定并向世贸组织交存接受书。二是将《协定》实施工作与我国口岸现代化改革进程相结合,继续做好法律法规配套政策、监管体制和机构职能等方面的准备,推动相关领域的改革和制度建设,提高我国口岸部门管理水平和行政效率,营造便捷高效的通关环境,使其成为我国外贸竞争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