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育萃专家解析】A。解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11、【育萃专家解析】D。解析:“培育幼儿的良好意志品质”属于“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领域的基本要求。
12、【育萃专家解析】C。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对烈士子女、家中无人照顾的残疾人子女、孤儿、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等入园,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予以照顾。
13、【育萃专家解析】D。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故正确选项为D。
14、【育萃专家解析】A。解析:创造性讲述是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凭借想象,独立构思出新故事情节的活动。A项符合题干的表述。
15、【育萃专家解析】A。解析: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不断发展。
二、填空题
1、【育萃专家解析】激发探究兴趣
2、【育萃专家解析】社会适应
3、【育萃专家解析】快;适度
4、【育萃专家解析】湖北幼稚园
5、【育萃专家解析】《大同书》
3
6、【育萃专家解析】保教结合
7、【育萃专家解析】保育和教育相结合
8、【育萃专家解析】科学性、思想性原则
9、【育萃专家解析】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
10、【育萃专家解析】保育;教育
三、判断题
1、【育萃专家解析】√。解析: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等。
2、【育萃专家解析】×。解析: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词汇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具体有词汇的数量不断增加、内容不断丰富、词汇范围不断扩大等。
3、【育萃专家解析】×。解析:同一儿童能演算较抽象的数学题,但在理解历史事件时却不能离开具体的形象。这是儿童思维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4、【育萃专家解析】√。解析:认识立体图形的顺序是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
5、【育萃专家解析】×。解析:培养幼儿独立自主性的主要难点在于家长。
6、【育萃专家解析】×。解析:作品取样系统是一个系统性的架构,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发展指引与发展检核表、作品集(或档案)和综合报告。
7、【育萃专家解析】×。解析: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的内容是爱岗敬业(即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8、【育萃专家解析】×。解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9、【育萃专家解析】×。解析:幼儿园应定期进行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逃生演习。
10、【育萃专家解析】√。解析:《·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
四、简答题
1、【育萃专家解析】
(1)游戏有利于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
(2)游戏有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3)游戏有利于幼儿良好道德品格的形成;
(4)游戏有助于幼儿良好个性和积极情感的发展;
(5)游戏有助于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多向交流。
2、【育萃专家解析】
(1)角色表演区:①满足幼儿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帮助积累社会生活经验;②提供角色交往的机会,促进社会化进程;③促进语言表达能力发展;④提高解决问题和人际协调的能力;⑤发展假想能力和创造性。
(2)建构游戏区:①发展空间知觉和想象力;②感知形体、对称等概念,建立数概念;
③发展手眼协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④培养坚持性和细致耐心品质。
(3)美工区:①体验感官和情绪的舒展;②体验美术的创意、自由表达的乐趣;③增强对色彩、线条、构图等的理解;④提高审美感受力和审美表现力;⑤欣赏和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创作,体验成就感和满足感。
(4)生活操作区:①发展手眼协调能力;②发展手的精细动作;③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④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⑤培养专注、认真、耐心、细致、有条理等品质。
(5)益智区:①学习观察方法;②学习辫别、分析、比较判断的方法;③培养专注、细致、有序等学习习惯。
4
(6)阅读区:①感受图书带来的愉悦感,缓解不良情绪和压力;②感受文化的熏陶,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③增强对图画和文字的敏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④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品格。
3、【育萃专家解析】
(1)家庭教育是奠基性教育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是人生的第一课堂。从孩子呱呱落地的那天起,父母就成为他们的第一任教师,肩负起了对孩子教育的重任。家庭教育往往能够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
(2)家庭教育是长久性教育
在人的一生所接受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是长久性教育。家庭教育先于学校教育,并且在学校教育的整个阶段内,都自始至终伴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结束后,家庭教育仍在继续,甚至影响终身。
(3)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力助手和必要补充
学校教育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实践证明,学校教育如果没有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其教育效果很难巩固和发展。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有力助手和必要补充,不仅是培养目标的客观需要,也是教育内部规律的客观要求。家长是教师了解儿童的重要渠道。只有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紧密地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对青少年进行教育。
4、【育萃专家解析】
分享行为意指人们把属于自己的物品、权利、某种思想或情感与别人共同享用的行为。儿童分享行为一般在2岁以后才可产生;;3至6,7岁儿童分享行为发展呈现更多以权威或规则作为判断的依据,容易受到情景因素的影响。
(1)幼儿在3岁前的分享行为没有表现出随年龄而增加的趋势,4}6岁幼儿的分享行为随年龄增长
而增加。
(2)小班和中班幼儿以被动分享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主动分享有所增加,主动与别人共玩、互换玩具。
(3)年幼的幼儿陈述分享的原因,以自利、自我情绪的认识为主。例如,分给别人玩具是因为“我可以玩别人的玩具”;分给别人糖吃是因为“糖吃了牙齿会坏的”。年龄大一些的幼儿则认为,分享是为了同伴之间的团结友爱、他人感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