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20个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仓库账面的数字比实际上多怎么办?
回答:仓库账面的数字比实际上多,说明发生了盘亏,要先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核算,进项税也要转出,然后要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如果由企业负担,也要分几种情况, 是意外灾害造成的, 进入营业外支出,不是意外灾害造成的,进入管理费用。
发现盘亏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原材料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查明原因时
借:其他应收款(个人责任)
借:管理费用(企业负担)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问题2:老师,出差报销怎么核算?
回答:出差报销的核算要分情况,一出差前预借差旅费
借款时
借:其他应收款
贷:库存现金
回来报销时
借: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等
贷:其他应收款
若借款数和报销数不等,多退少补
二如果出差前没有借款,回来直接报销时
借: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等
贷:库存现金
问题3:老师,公司向银行借款,到期还本付息,年底未到期,需要把利息做进账务中吗?怎么做?
回答:要进账,这样既体现权责发生制要求,又可以合法减少所得税计税基础,减少所得税。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利息
问题4:老师,销售的产品被退回时怎么处理?
回答:在退回时应该开红字发票,会计处理应该冲销售收入,如果销售成本已经结转,同时还要冲销售成本。
借:应收账款 (红字)
贷:主营业务收入 (红字)
应交税金-增值税-销项税 (红字)
借:主营业务成本 (红字)
贷:库存商品 (红字)
问题5:老师,本年利润账户的用途和特点不太明白,请讲解。
回答:本年利润账户是个将本期收入和费用集中在这里进行对比核算出盈亏的账户,所以期末要将收入和费用类账户即损益类账户结转到这里来,就是结转本期损益。从名称上来看,一年下来,这个账户要归零,它不跨年,年末要将其结转至利润分配账户。
问题6:期末结转的问题
回答:期末结转大概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制造费用期末分配结转到生产成本
基础会计20个常见问题解答
借:生产成本—×产品
—×产品
贷:制造费用
(2)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期末结转到库存商品
借:库存商品—×产品
贷:生产成本—×产品
(3)已经销售的产品成本期末从库存商品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4)期末结转损益
期末将收入类账户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期末将费用类账户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成本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费用
本年利润若为贷方余额,表示实现的净利润;若为借方余额,表示发生的净亏损。
(5)年末本年利润结转到利润分配
如果结转全年盈利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
如果结转全年亏损
借:利润分配
贷:本年利润
问题7:老师你好,收到某公司一套生产流水线进行的投资,原价6500000元,已提折旧450000元,评估价5500000元。会计分录怎么做?
回答:按照评估价记录在固定资产和实收资本账户中
借:固定资产 5500000
贷:实收资本 5500000
问题8:老师你好,如果购入需安装的固定资产的零部件怎样核算?
回答:为需安装的固定资产购入零部件而发生的支出应该记入在建工程,完工后再从在建工 程转入固定资产。
问题9:老师你好,企业新建一厂房,支付的工程款是从银行贷款来的,利息怎么核算呢?回答:厂房建造期间的利息应该记入在建工程,构成固定资产成本,即利息的资本化;厂房 建成使用以后利息记入财务费用。
基础会计20个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0:老师你好,如果企业亏损,是不是就不用计提所得税?而且不能进行利润分配? 回答:亏损当然就不用交所得税了,也不存在提取盈余公积金,但亏损企业如果以前的积累 很丰厚,可以进行分配。例如企业利润分配账户年初贷方余额90万元,本年全年发生亏损30万元,企业决定向股东分配20万元利润,年末结转全年亏损和利润分配的分录如下
借:利润分配 30
贷:本年利润 30
借:利润分配 20
贷:应付股利 20
利润分配账户年末还有贷方余额40万元。
问题11:老师,所得税的金额是利润总额乘以25%还是销售收入乘以25%?
回答:所得税的金额肯定不是销售收入的25%。在基础会计课程中我们假设利润总额和计税利润一致,所得税费用可以理解为利润总额乘以25%。会计专业学员以后学习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时,会详细学习所得税会计的内容。
问题12:老师,增值税该如何理解?在进行商品买卖时由谁负担?
回答:增值税其实说到底是最后的买者承担。
增值税纳税义务人有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之分。
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企业来说,购进货物涉及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问题。从理论上
讲,增值税可用增值额乘以规定税率直接计算。但在实务中,由于增值额难以准确确定,增值税采用间接方法计算。具体方法是根据销售额和规定税率(一般为17%)先计算出应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额,即销项税额,然后再从中扣除为生产产品而外购货物所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即进项税额,抵扣后的余额即为企业实际应交纳的增值税。若当期销项税额小于当期进项税额不足抵扣时,其不足部分可以下期继续抵扣。应纳增值税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增值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增值税是一种价外税,即企业购进货物时,其采购成本不含增值税,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账户(进项税额)借方,销售货物时收取的增值税额也不构成销售额,而是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账户(销项税额)贷方,当期销项税额大于进项税额产生的应纳增值税额交纳时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账户(已交税金)借方。“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账户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尚未抵扣的增值税,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应交的增值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