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药用_固体发酵_上游工程建设基本研究方法

2021-09-24 21:17

真菌药用_固体发酵_上游工程建设基本研究方法

中国食用菌2009,28(4):8—9,14

EDIBLEFUNGIOFCHINA

CN53-1054/Q

ISSN1003—8310

真菌药用“固体发酵"上游工程建设基本研究方法

毅1,2

(1.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210029;2.江西中医学院菌物药研究中心,江苏南昌330029)

摘要:真茵药用“固体发酵”是中药传统范畴内仅有的,也是历史上诞生最早的一类生物制药技术,并已发展走向“固体发酵系列工程”。固体发酵的上游工程建设,特别是发酵组合的优选、发酵工艺的制定等,对决定所产“茵质”的性效有重要影响。据研发槐耳、槐芪、灵雷3种“茵质”的经验、体会。提出几项基本研究方法,供业内各方参用、改进,以使达规范化。

关键词:固体发酵;真茵药物;回选试验;比较茵质;目标茵质

中图分类号:¥64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003—鼬10(2伽眵)04-11008.由3

现代生物制药内涵丰富,如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都有重要作用。但生物制药技术在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医药传统范畴内。曾被应用、发展的唯有真菌药用的“固体发酵工程”一项(液体发酵属近代引进工艺)。它在中国古代可统称为“制曲工艺”。是用各种植物性材料在适宜条件下经自然或引导真菌等生长、发酵后产品供药用,唐《药性论》记“神曲”,由北魏时期已开始制作,用麦麸、赤小豆、杏仁(去皮)、面粉等碎粉与鲜辣蓼、青蒿、苍耳等浆汁碎屑混合后.经酵母菌等多菌种自然发酵而成,味甘辛、性温、归脾胃经,功能清食消积健脾胃.沿用至今已l500余年历史.应是历史上最早的生物制药,其后较长时期内又曾制作了“红曲”

(元)、酱

制成真菌药物,将成为“菌物药”的重要支柱。

任何“固体发酵”上游工程,都由发酵菌种与发酵基质共同构成“发酵组合”,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进行发酵的工程,除尚在探索的特困发酵外,其它固体发酵的发酵条件通常是适宜的温度、光照等,大多属于真菌生态的常规需要,其中有生命活动的发酵菌种常占主导。不同性质与配比的发酵基质是影响菌质性效的重要基础,因此,优选合理、有效的发酵组合是研发目标菌质的工作前提。

当发酵组合与发酵条件被确定后.还要研究能阐明发酵周期(时间)与正确判断其发酵终点的方法,这都需要进行多项预备性试验研究。与引进工艺“液体发酵”相比较,“固体发酵”除采用固态基质外,目前仍应用分散的发酵瓶内发酵的生产方式,它有发酵速度较慢、周期较长等特点,研究工作有一定困难。为此探索试验了有关建设其上游工程的几种常用研究方法。被试用于研发槐芪菌质昂嘲与是雷菌质【日等,取得较佳效果,应继续完善,以使规范化。

(梁)、酒酿(清)等品种,其发酵菌种与材料渐趋于单一。延伸至近代,由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进入“固体培养”时期。将一种特定真菌接种在发酵瓶内.即已经过灭菌处理的由农副产品组成的培养基(料)上,经培养生长大量菌丝体.称为“培养物”.一般被认为它与同种子实体有相同的药效作用。其生产工艺已有明显改进并已有初步的下游工程,产品如猴头菌片等。

发展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进入“固体发酵"nI】时期。初期是真菌在由农副产品组成的“营养基质”上进行“普通发酵”产生“药用菌质”.它较适用于研发新品种的真菌药物。曾研发了槐耳菌质与槐耳颗粒(抗癌)闭。此后又为研制真菌类药材新资源开创了“双向发酵”131.在发酵基质中应用或掺用具有活性成分的中药材为“药性基质”。发酵后产生“药性菌质”,如槐芪菌质B(抗病毒)、灵雷菌质(免疫抑制等)等。21世纪又开始探索“多菌发酵”、“特因发酵”等,应用不同生产工艺产生各类“菌质”.研

l发酵组合三层优选法(3+1优选法)

研制槐苠菌质R:以槐耳TrametesrobiniophilaMurr为发酵菌种,作为药性基质的初选药材多达101种,而“灵雷菌质”的发酵基质已定为雷公藤.其供初选的发酵菌种也有22种,应用“发酵组合i层优选法”能较迅速、正确的选定有效发酵组合。1.1第一层初选

以组合的发酵性状为指标.由供选菌种或基质。与已确定的另一方所构成的不同组合。在适宜条件下进行试验,如能正常发酵,并在适当时间内产生合格“菌质”,即双方能相互适应,此发酵组合即通过初选,否则即被淘

作者简介:庄毅,研究员,现任中国药学会天然药物分会药用真菌专业组顾问、中国菌物学会药用真菌专业委员会顾问等。收稿日期:2009-05—13

万方数据

真菌药用_固体发酵_上游工程建设基本研究方法

第28卷第4期庄毅:真菌药用“固体发酵”上游工程建设基本研究方法

汰。应注意观察纪录,如各试验组菌种和基质的种类、来源、生长年限与性状、品质等各种基本资料.在生长发酵后菌丝体色泽、生长速度、长势、生长达到半瓶期及全瓶期时所需的天数及日期等,以资比较。研发槐芪菌质B初选汰除率达25%,灵雷菌质达28%.即还有16种菌种的菌质进入复选,其菌丝体生长的全瓶期最短13d一17d.。旺盛度3+;最长16d~加d,旺盛度l+,平均26d。由本项试验看来。大多数情况下菌丝体生长速度与旺盛度呈正相关趋势,如3号、4号菌种的全瓶期都是20d,菌丝体旺盛度3+。对入选组合的菌质要计算、记录它们由基质发酵成为菌质的转化率、消耗率及干燥处理后的折干率等。

1.2第二层复选

主要根据各种有关成分的分析试验方法,分析比较各参选菌质的化学成分.如采用薄层色谱法等对各组菌质提取物进行分析比较.根据所显示的斑点、色泽、位置及R厂值等的异同情况对各组菌质进行分型归类。

雷公藤除l号一16号共16组复选菌质外.又增设对照组CK。(雷公藤药材):分析结果表明CK,色谱显示6个斑点,只有16号菌质色谱与CK,相似,可能与其发酵

性状最差有关。其它15种按其斑点色泽、位置及Ⅳ值等

与CK,比较后,可基本归纳出A、B、C、D4种类型。每种类型都包含了3个一5个试样。

根据各种真菌的作用及发酵性状等.从4种类型中各

选一种为代表。即A4号、B一8号、C—10号、D—14号,

真菌药用_固体发酵_上游工程建设基本研究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小学生写作基本功训练方法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