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_三言_二拍_研究综述(2)

2021-09-24 21:22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孙丽华《论“三言”“二拍”的通俗文学品性》《1997年5期(主要就此作了分析。但由于

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三言》,中还具有雅文学的因素,贾利亚———冯梦龙“三

(黄冈师专学报》言”之本来面貌说要》《1995年2期)指出《三言》:在形式上是俗雅结合。“标题

趋于雅、语言上趋于雅、。”:言、运用传统的、市民喜闻乐见的讲述方式。”可见,承认大突破。

(三)创作观念问题:张丹飞)哲社版1991年4期)不仅肯定了情教观,、对原题目的改订、入话的安排、等几个方面。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刘军华《哲社版1998年1期)换一角度,把情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周广秀,———谈“三言”小说的艺术美》《哲社版1995年1期)指出:

“《三言》小说不论是否合乎历史和生活真实,都具有情理的真实性。”然而,由于小说受社会政治、经济诸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其情理真实性也必然具备”鲜明的时代性、地域性和平民性特色。”而这三个特点又使话本小说具有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超时代、超地域和超平民性。”此外,他的《“三言”人物性格的复合之美》《哲社版1994年1

期)也是一篇值得注意的文章。从文章可以看出,近年研究者对《三言》艺术创作的认识在不断深入、不断扩展。

(社会科学研究》冯保善长于《二拍》的研究,他的《论凌蒙初的小说理论》《1992年3期)一文对凌蒙初的作观

念作了归纳,指出:“凌蒙初理论上的矛盾及创作与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的相悖,既反映了作者本身及时代的局限,又显示了他对时代及传统的突破与超越。”该文很好地坚持了辩证思维方式,开拓了关于《二拍》研究的新局面。

(四)儒家思想同市民意识的冲突和融合在《三言》形式上的表现:贾利亚《儒家思想同市民意识的冲突和融合

(黄冈专学报》———冯梦龙“三言”之本来面貌说要》1995年2期)认为:二者的冲突和融合对《三方》艺术形式的制

约主要体现在“:儒家思想的中和之美和市民意识的冲突。”“由于儒家的中和之美和市民审美要求的既相交叉又有其不同,使《三言》呈现出悲中有喜,喜中有悲,悲而不哀,乐而不淫的审美特征。”中和之美增强了《三言》的和谐性,但也带来了消极意义。这种从思想意识角度进行研究文学形式的方法值得借鉴。

三《、三言》《二拍》在国外

《三言》《二拍》不仅开创了明代白话小说的繁荣局面,而且还辗转流传到国外,影响了外国的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近年国外研究《三言》《二拍》的主要成果有:韩国金政六《〈啖蔗〉与〈三言〉〈两拍〉———韩国中央图书馆藏〈啖

()蔗〉与中国话本〈三言两拍〉之关系》《稗海新航》一文考察了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文章指出《:啖蔗》中

的二十八篇作品,虽然借用了韩国古代汉文小说的形式,但作品中,所有登场人物的名字与中国话本小说相同,而且在情节展开上也没有任何变化。因此,作者得出结论:虽不知《啖蔗》是哪个时代经谁的手笔写的,但可以确信是韩国人传抄中国的话本小说。

(稗海新航》韩国金敏镐《〈三言〉里的雅与俗———与〈清平山堂话本〉的比较》《指出:冯梦龙编〈三言〉的目的在

于“导愚”“,习之而不厌”是贯通〈三言〉的精神,所以“,他选择作品的原则是雅俗兼备”。此观点得到了我国学者的肯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经过诸多学者的努力开拓,关于《三言》《二拍》的研究取得了明显成绩,在妇女主题、婚恋问题以及西方理论的运用上均有突破,尤其对《二拍》的研究,更显得深入而广泛。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如对《三言》《二拍》的美学价值、男子形象、士人的人生道路等问题应进一步深入探讨,对具体作品的评析、文献的考据等方面还等待我们开创新局面。

(作者单位:人民出版社)

-42-


近十年来_三言_二拍_研究综述(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RJ45与网络变压器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