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蒲窝中心幼儿园 董小青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幼儿教育总体水平不高,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与经济、社会、教育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不相适应,农村幼教事业还存在着办园条件简陋、“小学化”“保姆式”现象严重等问题。切实提高农村幼儿教育质量,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首要任务。
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承认幼年生活教育之重要,是普及幼稚园之出发点;承认幼稚园为全社会幼儿的教育场所,是普及正当幼稚园的出发点。”因此,要改变农村幼儿教育的落后面貌,首先就要确认幼儿教育的重要价值,改变我们的态度和观念,从思想上重视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发展农村幼儿教育是农村儿童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农村社会摆脱贫困、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建设终身学习社会的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并不是可有可无、可好可坏的的事情。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观念落后造成的,因此,转变观念是改变现状的基础,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自导自演,硬性灌输的局面,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认识到幼儿才是学习的主体,要真正做到师幼互动,帮助幼儿成为主动的探索者。
另外幼儿家长的观念改变也尤其重要。由于农民经济收入偏低,农村家长隔代教育现象严重。文化层次低,教育观念落后,不重视幼儿教育。农村家长更多重视幼儿身体上的健康,而忽视了幼儿心理和社会性方面的健康。或是重视智力的培养,轻其他各种能力的培养。于是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孩子虽然很聪明,生活自理能力却很差,有的孩子记忆力强却缺乏创造力。还有就是家长对学前教育认识不足,不懂幼儿教育规律。许多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认字多、会算题就行要求孩子写很多家庭作业,限制他们的玩耍。于是为了迎合家长的这种心理,小作坊式的私立幼儿园在农村里相继办起了,他们名义上是以幼儿学前班为主但实际操作中却以小学低年级课程为主,主要教幼儿写字、数数、做加减法。这种\'小学化\'的教学却很受家长的欢迎,许多孩子在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家长也要求我们教幼儿写字,做算术题,以孩子会认多少字,会做多少题为标准来评价孩子的发展。这不仅影响了幼儿园的正常教学秩序,更加严重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之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为了孩子们能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就必须要改变家长们这种错误的观念。 首先幼儿园要开班家长学校,建立家园互动手册,让家长及时了解新的教育观念,向家长介绍幼儿园近期的教育内容,报告幼儿在班上的表现。征求家长意见,让幼儿园与家长之间教育一致,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邀请家长来幼儿园参观幼儿的一日生活,参加班级的节日庆祝活动,以加深家长对孩子的全面了解。让家长看到孩子们在幼儿园是怎样开心快乐的生活的学习的,是怎样在好玩的游戏中学到知识的。彻底改变家长认为教育就是读书认字的陈旧观念,从根本上认识游戏活动的重要性,解放孩子的天性,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优化环境,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幼儿园环境与幼儿的全面发展息息相关,不管是外在的物质环境还是内在的心理氛围,其好坏都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健康。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组织与实施部分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农村幼儿园自然资源丰富,如果能充分地加以利用,挖掘农村幼儿教育的优势,将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幼儿园的的物质环境更需要硬件设施的投入,电子教学设备、体育活动器械等,在农村幼儿园还相当匮乏,“老师讲,孩子听”的教育模式还占有很大的比例,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由于活动场地狭小,导致区角活动在农村幼儿园难以得到开展,游戏时间以幼儿自由活动为主,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得不到科学地安排,这也是致使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之一。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加大财政对农村幼儿教育的投入,在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中安排必要的农村幼儿教育经费,加强农村乡(镇)中心园的重点建设,保证农村幼儿园发展的实际需要,将会给农村幼儿园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三、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农村幼儿师资队伍建设 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事业,提高保教质量,首先需要建立一支适应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长期以来,农村的幼儿园教师都是由小学临退休的教师担任,专业的幼儿教师只占很小的比例。近年从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教师虽然具有了较专业的幼教知识,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由于再培训的机会少,教师所掌握的理论实践知识已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而观念新、有活力、具有高学历层次的幼教专业毕业生,在政治地位、经济待遇都很差的农村幼儿园就如凤毛麟角,因此要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定期参加各种幼教专业技能素养的培训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但对于农村幼儿园来说,这样的培训机会很少,覆盖面也小,而城市幼儿园在这方面更具优先权,导致城乡差距越来越来大。要加快农村幼儿园的发展步伐,提高农村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就需要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培训机制,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为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要构建科学高效的教研网络,强化对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指导。县(市)幼儿教育教研部门要有计划地组织带有普及性的(如新的教改信息、新课程实施)讲座,鼓励和指导城、乡各级各类幼儿园之间的“手拉手”的支教和经验交流活动,形成互动、互帮、互学的格局,逐步缩小城乡差别,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 四、加强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长期以来,留守儿童在农村幼儿园均占有很大比例,这给幼儿园的家长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难度。由于祖辈年纪大,思想陈旧,对幼儿教育缺乏科学的认识,存在严重的包办代替、溺爱孩子的现象,不重
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只重知识教育,担心孩子没学到知识,甚至要求教师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面对这样的家长,除了耐心地向他们介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科学的教育方法,还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家长教育工作。如举办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参观幼儿的一日生活,参加班级的节日庆祝活动,知识竞赛活动等,以加深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全面了解,增加家长对幼儿教育工作科学性、趣味性的感性认识,从而拓宽家庭教育的内容,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利用《家园联系册》进行定期联系,向家长介绍幼儿园近期教育内容,征求家长对办班工作的意见;报告幼儿在班上的表现,并对幼儿出现的问题,提出教育建议;与留守儿童的父母采取定期电话联系的方式,交流幼儿近期情况,让幼儿家长之间、家园之间的教育一致,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