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每题1分,共85 分)
1、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从事地质学研究中,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立
了地质力学的新理论,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
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B.哲学随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C.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D.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正确答案:D
2、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 )。
A.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否认了运动具有客观规律性
C.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了物质是意识的根源
正确答案:A 3、“人的意志高于一切,决定一切”的观点是(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正确答案:D
4、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A.存在性
B.物质性 C.意识性 D.真理性
正确答案:B 5、“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 ( )。
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 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
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 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
正确答案:A
6、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正确答案:A 7、“司马光破缸”的故事是说司马光小时侯看到一小孩掉进水缸后,他没有按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
破水缸,尽快让水脱离人。这一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想问题、办事情要学会抓主要矛盾
B.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C.只要打破常规,有创新精神,就能成功地改造世界 D.做任何事情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正确答案:D
8、否定之否定规律侧重于揭示( )。
A.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
C.事物发展的状态
D.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正确答案:D 9、“一个地区的发展会产生全国效益”强调的是( )。
A.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
B.整体和部分有严格的界限
C.整体的性能状态与及变化会影响部分 D.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
正确答案:D
10、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民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据支配
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的结构调整,提高国产资产的整体质量。这一论断突出体现了( )。
A.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原因的道理
B.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相统一的观点
C.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D.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
正确答案:D
1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存在( )。
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B.辩论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正确答案:A
1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局限有( )
A.唯心史观 B.不可知论 C. 机械性 D. 二元论
13、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
A.把物质和精神绝对对立起来 B.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C.最终倒向唯心主义 D.把物质的运动对立起来
14、一些自然科学家没有学习马克思主要哲学也能在科学上取得伟大成就,是由于他们()
A.摆脱了哲学的指导 B.在科学实践中摆脱了唯心主义
C.自觉或不自觉地贯彻了唯物辩证法的原则 D.承认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
15、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述了
()
A.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B.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C.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D.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1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直接来源是()
A.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B.康德认识论的合理思想
C.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D.培根的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合理思想
17、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是()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C.把物质的特殊形式与物质的一般混同D.把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混同于哲学的物质范畴
18、下列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我思故我在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万物皆备于我
19、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
A.反映形式的主观性 B. 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
C.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 D.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超前性
20、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
是因为()
A.意识根源于物质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D.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21、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
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统一性 B.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C.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本身
2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在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C.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6、“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A.
A 台湾问题开始的B 香港问题开始的
C 澳门问题开始的D 香港和澳门问题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