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奥物 年级:初三 不分版本 期数:1301
本周教学内容:热学基本物理量之一
热学基本物理量
经验谈
热学中的物理量有的定义有其自身的依据,也有些物理量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文中向你介绍了各物理量的定义及来由。你会对这些物理量有更清楚的理解。
内容综述
温度
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2.对温度的零点和分度方法做出的规定叫温度标准,简称温标。 ⑴.常见的三种温标
①.摄氏温标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点为100度。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1摄氏度。摄氏温度用t表示,摄氏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②.华氏温标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为32度,沸点为212度。其间18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1华氏度。华氏温度一般用tF表示并与摄氏温度加以区分,华氏温度的单位是华氏度,用℉表示。
③.热力学温标(绝对温标)规定零下273.15℃为0度(绝对零度)。分度值与摄氏温度相同,即摄氏温标中的一度和热力学温标的一度相等。热力学温度用T表示,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用K表示。 ⑵.三种温度的换算关系
T = t +273.15
3.测量物体温度的工具或仪器叫温度计。
⑴.常用温度计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测量温度的高低,所以叫液体温度计。液体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是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利用气体或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温度计叫气体温度计或固体温度计。此外,还有根据某些材料电热特性制成的电子温度计。 ⑵.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过程是热传递过程。当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和被测物体达到热平衡时,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在测温过程中,测温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很少,所以温度计对被测物体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热量
1.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2.热量是量度物体内能改变的物理量
3.热量是一种形式的能量。所以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燃烧值
1.1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燃料的燃烧值。
2.用Q表示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用m表示燃料的质量,则燃料的燃烧值q可以
用公式表示为
3.燃烧值是燃料的特征量,表示单位质量的燃料的放热本领。燃料贮存的化学能来源于太阳能。
4.燃烧值的单位是焦/千克。 比热容
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2.比热是表示“质量相等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等;吸收相等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这种物质特性的物理量。
3.物质的比热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公式中的Q、m、Δt分别表示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物体的质量和温度变化量。 4.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 ℃)。 5.水的比热是4.2×103焦/(千克× ℃),表示质量是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 要点讲解
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的换算关系是如何确定的?
如前所述,可以根据换算关系式 对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进行换算。此式
是根据两温标的规定得出的,摄氏温标的0度和100度与华氏温标的32度和212度分别对应水的冰点和水的沸点,只不过是两温标的分度不一样。对应某一摄氏温度t的华氏温度tF ,
二者存在如下关系,由此可以得出换算关系式。
热量和比热还有别的单位吗? 过去,在人们还不知道热量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的情况下,给热量的单位做出了如下的规定:质量是1克(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1卡(千卡)。由此得到水的比热为1卡/(克× ℃)或1千卡/(千克× ℃)等一系列和热量有关的物理量的单位。
在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这一事实的基础上,以焦耳为代表的许多科学家经过长时间的大量的研究工作,最后得到功和热量之间存在确定的数量关系:1卡的热量跟4.2焦耳的功相当。这个相当的关系在物理学上用等式1卡=4.2焦耳来表示,等式给出了热量的单位卡和功的单位焦耳之间的换算关系,叫做热功当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热量、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卡或千卡不是国际单位制的单位,已经被废除。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卡这个单位长期沿用下来,现在工程上和营养学上仍然使用它。 怎样理解比热的概念?
比热是反映物质热学特性的物理量。不同种物质的比热不同,说明质量相等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等。质量相等的两种物质相比较,它们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比热大的物质吸收的热量多,比热小的物质吸收的热量少;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时,比
热小的物质温度升高得多,比热大的物质温度升高得少。这一特征和力学中的物体的惯性有些相似之处,在相同的外力作用下,惯性小的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快,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变化慢。对于确定的物质,比热是一定的,当质量一定时,它温度升高、降低的多少由吸、放热的多少决定。比热的大小可以根据物质的质量的大小、温度变化量和吸收、放出热量的多少测算得到。但是比热的大小不由物体吸收、放出热量的多少,温度变化量和质量的大小决定,比热是物质的特性,它是由物质本身所决定的,每一种物质有自己的比热。 物质比热的大小能否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测量?
物质的比热的大小是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测量的。在热传递过程中,如果传递的热
量Q、物体的质量m和温度变化量Δt都已知,可以通过比热的定义公式计算出被
测物质的比热值,由于向物体传K焦的热和对物体做K焦的功对于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所以用对物体做功使其温度发生变化的方法也能够测量出物质的比热。 比热是物质特性,为什么一般不用测比热的方法鉴别物质? 我们一般用测量密度的方法来鉴别物质,主要原因是测量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量少,只
需要用天平测出待测物体的质量,用量杯或量筒量出物体的体积,根据公式就能得到
待测物质的密度。测量密度的方法简单,测量误差也比较小。而在测量比热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量比较多,需要用天平测出待测物体的质量,用温度计测出物体的初温度和末温度,而且还要通过其它途径计算出不能直接测量的热量,测量方法复杂,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较多,测量误差不容易控制。把测密度的方法和测比热的方法相比较,前者更符合方法简单易行,数据准确的原则,所以很少用测量比热的方法来鉴别物质。 例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