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roMod 2D基本操作介绍
第一章 你必须知道的一些东西
1.1 本说明包括的内容
2D中主要介绍以下几个功能模块: ? 1.SeisStrat 2D ? 2.Input 2D ? 3.Well Editor ? 4.Simulator ? 5.Viewer 2D
1.2各模块功能一览
名称(Project) Setup New Global Version… Open Global Version… 名称(Programs) SeisStra t2D SeisStra t 3D DepoMap MapExtract&MapUtil Input Simulation Output 2D Output 3D PetroCharge PetroFlash WellEditor 功能 读地震界面(解释层面和断层),然后显示 建立数据的3D模型 图形显示SeisStrat 2D的解释结果 提供成图的加强选择途径 查看输入数据,并设置模拟需要的相关参数 2D和3D的模拟 输出模拟结果的1D和2D对深度或时间的图形 输出模拟结果的3D对深度或时间的图形 油气运移相关 地质过程动画形式显示 输入、生成、管理钻井的数据 功能 改变工程的存放目录(数据的输入、解释、输出文件) 建立一个新的工程名 打开一个新的工程名 1.3 初学提示
如果SeisStrat 2D, DepoMap, MapExtract, and MapUtil显示为灰色,表明其不可用。这是由于还没有Global Version设置好。请选择Open Global Version 或New Global
Version进行设置,然后在运行 。
1.4 PetroMod 2D操作流程
对于2D盆地模拟来讲,我们主要做以下工作: 1. 创建地层构造格架。主要是输入地震剖面解译的地震界面数据,并加入相关断层。这是进行下面所有模拟工作的基础。
2. 填充地层、断层、界面、岩性、烃源岩、油气系统组分和沉积时间等属性。这是为模拟工作添加原材料。
生成模拟所需数据(pre-process input)。
上面三项工作是在SeisStrat2D->sketch中完成的。
在input->input 2D中编辑模拟数据。主要是编辑一些趋势参数(trends : HF、SWI、PWD)。 到simulation中进行模拟工作。主要是设定好动力学参数(kinetic)和油气流体模型(petroflow),然后进行模拟。
在output->viewer 2D中显示模拟结果。主要是显示2D沉降史(各个时期都有)、热史、生烃史、迁移史等。
第二章 具体实例教你玩转PetroMod 2D
实例一:输入数据创建地层构造格架。
1.1数据准备
要求有ASCII data 数据,文件类型为*.dat类型。可以用写字板打开并编辑相关数据。格式如下:(多个层位就接着来,见具体实例文件)
三行a啥意思?不知道,照做就行 15表示有15组数据,0没有意义,只是格式需要 这些就是horizon数据了,第一位表示横坐标,即距离;第二位表示深度。 建议:将每个horizon数据都做成一个.dat文件。断层数据不做,用手画更方便。
1.2 步骤
1. 打开Profram->SeisStrat 2D->Sketch。
2.选择 File/New/Sierra ASCII...。这样就进入了如下界面:
导入数据,即可生成类似下面的图形:
Note:
Horizon尺度设置:最大horizontal scale是50000,代表50000个单位(unit),并不代表米
(meter).可以通过Options/Section Limits...进入设置界面。默认值为100 meter/unit,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修改。由于在处理地震数据的时候,绘制图形与炮点的单位可能不一样,因此应时时注意单位问题。
深度设置亦在此界面中进行。一般的Depth设置范围要比实际的范围大一些,这样就在图中表现得漂亮一些,而且利于一些属性的设置。
3.设置属性。主要包括(请按顺序设置): (1) horizons&faults.
选择
来设置horizons(主要就是为horizon标记颜色,利于分析使用),相关界
面如下。Note:要先Create再使用,不然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另外最顶层的horizon要设置为Sea Bottom / Sediment Surface。
选择
设置faults。做法与horizons相似。
(2) intervals
Intervals是实现合并矩形体为一个unit的好方式,主要是用来标记同一地质的地层(它们可能被断层分割,但是用interval就可以将之联系起来)。Lithology、depositonal ages、source rocks等属性可以直接在interval单元中设置,而不必一个一个地设置矩形体。
设置interval:选择之前先create。 (3) lithology
设置lithology:通过选择的interval或者polygon中。
(4) depositional ages
有两种方式来设置:a.设置岩石单元的geologic age:通过选择geologic age:通过选择
(5) source rock
设置source rock属性:通过选择
设置界面。
进入设置界面。
进入界面。b.设置
设置界面。从列表(list)中选择一个岩性来应用到你选择进入设置界面,设置好name和color,就可以用了。同理,assign
4.应用pre-processor。
(1) 设置离散单元:
通过SeisStrat解释得到的地质剖面数据必须转换为一系列关于时间和空间的离散单元,以便于PetroMod模拟器(simulato)进行处理。在Prepocessor中,是通过设置垂直格点(vertical grid points)和水平时间线(horizontal event lines)形成的有限元网(finite element mesh)来完成模型的离散化的。另外,可以设置所研究的地理单元(continent and latitude)来定义研究区的位置以及不同时间的气候。
Note:finite element mesh(就是水平与竖直的交线围住的空间)不要太多,其个数越多越会增加模拟的时间。适度即可,过犹不及。
竖直离散化(Vertical discretization (space)):首先选择选项框中的Depth,然后选择Preprocessor->Gridpoints->Automatic,这样就自动在horizon与fault接触部位、岩性变化处、岩相变化处等设置垂直格点(vertical grid points),共30条。当然,有能耐也可以自己设置和补充(通过Preprocessor->Gridpoints->Manual/Equidistant实现人工或等间距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