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二文学文化常识(附详细答案)

2020-04-21 08:01

必修一、二文学常识、古代文化常识检测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师说》的作者是韩愈,唐代人,字退之,是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B.荀子,名况,战国末期齐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今存《荀子》,乃荀子所著。

C.赫尔曼·黑塞,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获得1946年诺贝尔奖。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等。

D.食指,原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山东鱼台人,中国现代诗人,作品有《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 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沁园春·长沙》中,“问”字形象地体现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思虑和重整山河的崇高使命感。 B.《相信未来》中,“腐朽的皮肉”指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时的。 C.《赤壁赋》写于作者心情苦闷,被贬之际,所以感情基调是消极的。 D.《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的情感由烦闷变为快慰。因西山之游,作者真正感受到与自然同呼吸,与天地同游的快慰,从而排遣了作者内心的烦闷之情。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词兴于“隋唐”,盛行于宋,也称“长短句”,按字数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B.“说”是一种文体,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情的见解。

C.赋是一种体物言志的古代文体,它是一种形体比较死板的韵文,句子以四言﹑六言为主,讲求文采,多采用主客问答形式和铺张手法。

D.反弹琵琶是在执笔为文时不按常规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不按传统的观念去看待事物,而是逆向思维,以典故﹑成语﹑名言﹑示例等为对象,从反面去做文章,逆向构思。 4.下列对《相信未来》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蜘蛛网”象征束缚﹑黑暗的势力。 B.“炉台”象征失望和灰心。 C.“凝露的枯藤”象征没有收获,但孕育着新的希望。 D.“脊骨”象征着能够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 5.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江南的冬景》作者郁达夫,原名郁文,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创造社,出版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其代表作品有《故都的秋》 《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B.《想北平》是老舍的作品,原名舒庆春。他的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 《我这一辈子》。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C.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有许多优秀散文,如《祭十二郎文》《原道》。

D.柳宗元,字子厚,是唐代杰出文学家,主要作品有诗歌《江雪》《渔翁》,散文《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寓言故事《捕蛇者说》等。 6.下列文学常识错误的是( )

A.韩少功,现代作家,湖南长沙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空城》《谋杀》《暗示》,长篇小说《马桥词典》,评论集《面对空阔而神秘的世界》。 B.曹文轩,著有长篇儿童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短篇小说集《哑牛》《红

1

葫芦》,短片儿童小说《再见了,我的小星星》。 C.《像山那样思考》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和坏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著有《沙乡年鉴》《野生动物管理》等作品。

D.苏轼,北宋杰出文学家。与其父,其弟并称三苏。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7.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理解错误的是( ) A.《劝学》运用大量比喻,有正面设喻,正反设喻,反复设喻,也巧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本文中心论点为“学不可以已”,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论述。

B.韩愈写《师说》的目的是为了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劝学》一文运用对比的手法,反复论证。对偶句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C.《相信未来》中“深秋的露水”是知道还有希望而留下的的泪水,“紫葡萄”是希望的果实。 D.《前方》是一篇由摄影作品而引发联想的散文。前方指未经历的人生,文章以两个问句开头,既交代了文章内容和摄影作品的关系,又能引发读者思考。 8.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阿房宫赋》描写了阿房宫建筑的雄伟壮丽,阿房宫美女之多,珍宝之多。本文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阿房宫的宽广高大。

B.《念奴娇》运用夸张,比喻,比拟的修辞,描绘了壮美如画,气势磅礴的赤壁之景。借周瑜衬托出一个被排挤,不得志,无奈,仕途不平的青年爱国者形象。

C.《沁园春·长沙》表现了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心。 D.《想北平》一文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表达了自己对北平的深情。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北平的特点。全文体现了老舍对故乡的喜爱,眷恋和思念,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深沉而热烈的情怀。 9.下列文学常识中错误的是( )

A.《想北平》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著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等。因剧本《龙须沟》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B.《劝学》作者韩愈,字退之。唐朝文学家,思想家。自谓郡望昌黎,故称韩昌黎。与柳宗元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

C.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代表作有《沉沦》《春风沉醉的夜晚》。

D.《前方》是一篇摄影散文,作者曹文轩,江苏盐城人。代表作《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

10. 下列文学常识中正确的是() ..

A.说,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感情或见解。 B.记,古代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C.《像山那样思考》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美国生态学家,被誉为“近代环保之父”。代表作《沙乡年鉴》,被誉为“绿色圣经”

D.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与父苏辙,弟苏洵合称“三苏”,皆属于“唐宋八大家”。

11. 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A:《沁园春·长沙》中上阕写眼前的景物和心中所思——谁主沉浮;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伟大抱负。 B:《劝学》第一段是论述学习的作用在于能够弥补不足。

2

C:《我心归去》中借法国表现作者对自己故乡的失望,对法国的向往之情 D:《师说》中批判当时士大夫不能尊师重道,也写出作者对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尊重。 12. 下列内容理解中错误的一项是()

A:《师说》中‘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表明了从师的必要性。

B:《想北平》:“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中的“浸”和“啼”写出作者和北平血肉相连的关系与我对北平深切的爱。 C:《沁园春·长沙》上阕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思念和重整河山的崇高使命感。 D:《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最后一段表现了诗人对俗世生活幸福的追求,对未来充满希望。

13.下列文学常识表达有误的是( )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汉族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中篇小说《断魂枪》。

B.韩少功在曾获2002年法国文化部颁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奖章”。作品有长篇小说《马桥词典》和短篇小说《归去来》。

C. 曹文轩是江苏盐城人,中国现代作家和学者,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的草》和《草房子》。

D.郁达夫原名郁文,作品有《沉沦》《迟桂花》。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沁园春·长沙》中的沁园春是词牌名,且属于长调。 B.舒婷原名龚佩瑜,她和北岛、顾城都是朦胧诗派代表人。 C.《师说》中的“说”是一种文体,属于记叙文范围。

D.荀子是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荀子》是他及其门人所著。 15.下面对课文理解有误的是()

A.《师说》中通过自身孩子相比较,进一步揭露了有些人对师道的错误态度。

B.作者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表达了自己的孤傲不群,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情怀。

C.《赤壁赋》中举曹操的例子表达了作者对他的高度赞扬。

D.《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寄情于景,表现内心的愤慨,又引出了下文的出游;漫无目的游览,心中苦闷;心灵孤寂,不知所往;苦中作乐,借酒消愁。 16.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是()

A.“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表明了北平有个边际;表现北平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表达了我对北平的亲切感和依恋之情.

B.《我心归去》中,文章从对法国的记叙开始,描写了自己的特殊感受,再到抒发思乡之情,最后是对故乡的思考与感悟。

C.在《像山那样思考》中“这个启示在荒野,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表达了作者呼吁人类要保护狼群。 D.“我在圣·纳塞尔市为时一个月的‘家’,是一幢雅静的别墅。两层楼的六间房子四张床三个厕所全属于我,怎么也用不过来。房子前面是蓝海,旁边是绿公园。”这几句描写物质环境的优裕,为下文作铺垫。 17.下列文学常识错误的是( )

A.词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按风格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B.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中国现代诗人,代表作《海洋三部曲》。

3

C.朦胧诗代表人物:舒婷、北岛、顾城。

D.老舍的长篇作品有《骆驼祥子》中篇作品有《四世同堂》。 18.下面选项错误的是( )

A.《劝学》一文中作者用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不可以已”的论点。

B.《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将自己比喻成西山,表达了自己孤傲不羁不与世俗同流的高尚情操。

C.《赤壁赋》一文中作者写了天地万物易逝,表达了作者的消极悲观的情绪。

D .《师说》一文中,揭示了当时人们以从师学习为耻的现状,批判了像士大夫这类不尊重师道的人。

19.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类诗歌仍属于古典诗歌。如《沁园·长沙》、《沁园春·雪》 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C.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全书起自周穆王,终于鲁悼公,以记叙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因其内容可与《左传》相参证,所以有《春秋外传》之称

D. 司马迁是我国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标题与词牌有严格的区别标题表明词所涉及的内容,词牌是与音韵相配合的乐调,二者分别表示词的内容和形式。 B.《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是他爱情诗的代表作,在爱情失落之时,在苦闷与彷徨中,诗人用“丁香一样的姑娘”来表达他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C.“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它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形式上的束缚,不讲究格律,不讲究押韵。

D.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除《再别康桥》外,他的《沙扬娜拉》《礁石》《树》也很著名。

2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又称长短句。词有词牌,又称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规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和格律。而题目反映词所写的内容。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题目。

B.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 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为朦胧诗。

C.戴望舒,原名戴梦鸥,他的成名作《雨巷》塑造了一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形象。

D.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欧阳修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载道”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阿房宫赋》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欧阳修写这篇文中是有感而发的。 B.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沉沦》等 C.《前方》是一篇摄影散文。 D.《像山那样思考》的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是美国的社会学家家。

4

2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是( )

A.海子,原名查海生,中国现代诗人。作品有《海子的诗》《始祖鸟》等。

B.《致橡树》的作者舒婷,原名龚佩珍,中国现代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同为朦胧诗派的诗人有北岛,顾诚等。 C.《获得教养的途径》的作者赫尔曼·黑塞,生于英国,后入瑞士籍,获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

D.《前方》的作者是曹文轩,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山羊不吃天堂草》《一个人的村庄》 24.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 ) A、60岁 B、70岁 C、100岁 D、141岁

25.、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种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度中参加县府考试、省级考试、京城考试和皇宫大殿考试及其合格者,分别称为:( )

A、乡试——举人 会试——贡士 殿试——进士 院试——秀才 B、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会试——贡士 殿试——进士 C、会试——贡士 殿试——进士 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D、殿试——进士 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会试——贡士

26、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下列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长庆集》命名方法分别是:( )

A、地名、 年号、 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 B、地名、 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 C、书房名、地名、 官职、号、字、谥号、年号 D、地名、 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

27、我国古代人们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从晚上七时开始起更,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那古时候“五更三点”、“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时间是:( )

A、早晨6时12分、凌晨2时36分 B、早晨5时又12分钟、1时又36分钟 C、早晨6时12分、1时又36分钟 D、早晨5时又12分钟、凌晨2时36分 28.下列各句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

A.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伉俪”喻夫妇。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 B.臣民称皇帝为“陛下”,皇帝对臣下表示宠爱时称臣下为“卿”“爱卿”。

C.古人在称谓前加个“先”字,表示已经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已死的皇帝为先帝,已死的父亲为先考,已死的母亲为先妣,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D.“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堂、令尊等;称自己的父亲时,谦词有家慈、家君、家尊等。 29.下列关于称谓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5


必修一、二文学文化常识(附详细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新疆版 -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 图文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