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 教案
? 课时:8课时(教师主导课时:4课时,学生自学课时:4课时) ? 课前准备的要求:前修课程《设计概论》﹑《中外建筑史》
? 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创作规律;提
高学生的设计素养和设计思维能力,为学习专业课和设计创作活动奠定基础。
第一节 环境与空间 一.空间的概念
空间,从心理学角度讲,是由物体与感觉到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如日常生活中就经常有意无意地创造着空间(见图64~65),一把雨伞﹑一块布﹑一个摊位等都会在“原空间”中限定出一个新的领域﹑新的空间,它可以使人明确感受到内﹑外的差异,而当把雨伞布和摊位撤掉之后,这种内﹑外差别也就消失了,一切又都恢复到原有状态,而我们在环境设计中则更多地用耐久﹑固定的方式,用各种人工和天然实体要素来限定空间。环境空间设计实际就是人们为了一定的需求目的,使用某些实体要素,在“原空间”(原有空间)中限定出一部分新的使用空间的过程。
确立正确的空间概念十分重要,因为环境设计的意图,不仅仅是要展示空间界面本身的装饰,更重要的是体现人在空间中流动的整体艺术感受,不同的内部空间形态会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受。
二.空间的分类
建筑空间是复合、多义的概念,同一形态、结构的空间,可能由于不同认知而具有多重属性。建筑空间通常的分类法有:
1.从使用性质上分(见图66)
1)公共空间:凡是可以由社会成员共享的空间可称公共空间。
2)半公共空间:指介于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之间的过渡空间。 3)私密空间:由个人和家庭占有的隐私空间。 2.从边界形态上分
1)封闭空间:空间的限定性和领域感强﹑界面较封闭。具内向性和向心性。
2)开敞空间:指空间的限定性非常弱,或空间的界面非常开敞。具有通透性、流动性的特点。
3)过渡空间:介于封闭空间和开放空间之间的空间形态,其界面的限定性不强,但又不完全封闭。
3.从空间态势上分
1)动态空间:指空间具有很强的流动性,能产生强烈的动感。如扎哈·哈迪德设计的意大利卡利亚里现代艺术博物馆,充满幻想感的曲线界面空间产生了一种有节奏的、连续的动势(见图67~68)。
2)静态空间:指空间较稳定,有一定的控制中心,能产生较强的驻留感。
3)流动空间:空间视线在垂直或水平方向上保持最大限度的交融与连续,追求连续、运动的特质。
4.从结构特征上分
1)单一空间:只有一个单体形态的空间称为单一空间。 2)复合空间:按一定方式组合在一起、有复杂形态的空间。 5.从空间的感觉上分
1)肯定空间:界面清晰、范围明确、具有领域感的空间。
2)模糊(灰)空间:具有室内和室外、开敞和封闭等两种不同属性的空间形态,人们形象称之为非白非黑,即灰空间。如中国园林中的天井(见图69)。
3)虚拟(心理)空间:空间边界的限定很弱,仅依靠联想和人的完形心理感受其限定性,这种空间称为虚拟或心理空间。
三.空间的限定手法(见图70)
1.围合:不盖顶,四周封闭的空间形态。 2.覆盖:有盖顶,四周不封闭的空间形态。
3.设立:物体设在视觉中央,空间的范围是在设立物的四周。 4.凸起:局部高于周围地面形成显现性的空间感受。 5.凹入:局部地面下降,形成凹入空间环境。
6.举架:架起的空间在审美上为一些游乐性的空间所应用。 7.色彩﹑肌理变化:地面不同材质肌理变化,产生不同意义的空间区域。
四.空间的序列 1.空间序列的阶段
1)引导阶段——这一阶段为序列的前奏,它预示着将展开的主体空间,对空间的主题起暗示作用,因此任何设计无不予以充分重视。总之,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是此阶段考虑的重心。
2)展开阶段——既是序列的过渡部分,又是高潮阶段的前奏。在最终高潮出现前的过渡部分,可以用若干不同层次和细微的空间变化,起承前启后、引人入胜的导引、期待作用。
3)高潮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空间序列中的高潮是精华和目的所在,是整个序列的中心。该阶段使人体验到最佳感受,因此也是空间艺术的最高体现。充分考量悬念的心理满足并激发人们的情绪是高潮阶段的核心。
4)收尾阶段——由高潮恢复到平静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虽然没有高潮阶段那么重要,但良好的结尾又如余音萦绕,有利于对高潮的追思与回味。
2.空间序列的布局
空间序列布局有直线型、曲线型、迂回型、循环型、立体交叉型等类;有规则式、自由式,对称和不对称式等构图。一般纪念性的建筑多采取规则和对称式的空间序列;而娱乐性﹑观赏性建筑等多用自由式空间序列。
思考练习题
1.课外活动作业题——空间序列调研分析
1)作业要求:将学生分组到市区商业步行街体验调研,观察沿街建筑与街道空间视觉吸引力是如何构成?调研商业步行街空间序列如何进行动线设计?用图文分析说明。
2)教学点评:注重研究商业步行街空间动线的虚实变化:建筑的尺度与材料;景物的次序,位置关系,角度的变换,远中近景的推移;运动的时间与距离;色彩﹑材质以及店面招牌﹑灯箱﹑小品﹑铺地等造型元素与空间序列组织关系的研究。
3)作品鉴赏:(图71)香榭丽舍大道直线型空间序列布局成为
巴黎城市魅力之源;(图72)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追求空间层次丰富多变,往往以循环多变和立体交叉型空间序列布局,建构有机的建筑语汇;(图73)盖里设计的西班牙毕尔马鄂市古根当姆博物馆采用繁复的序列布局,成为解构建筑的名作。
2.课内作业题——空间围合变化产生的光影。
1)作业要求:充分调动自己头脑中的光影意象,在100㎡房间里,创建空间光影的变化来表达如下感觉:崇敬的感觉;紧张的感觉;恐惧的感觉。
2)教学点评:自然光是界定空间的要素,而光与影是显示建筑空间、表现造型艺术、美化室内环境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光与建筑空间关系的研究,可以对建筑的本质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研究光与建筑造型的关系,巧妙地运用光与影可以获得神奇的艺术效果。
3)作品鉴赏:(图74)勒·柯布西埃在晚年设计的朗香教堂内部空间中,充分利用大小变异的墙洞,使不同的时段的光线漫射进室内,产生了神秘莫测动感变化的戏剧性效果,堪称时空环境艺术的佳作;(图75)安藤忠雄是一位善于将人对建筑空间﹑光的感悟结合起来的建筑师。光的教堂巧妙地运用十字架透光孔,使室内散发出一种空灵的境界,具有东方艺术独特的蕴涵。
第二节 环境与形式美的规律
环境形式美的秩序原理是美学家﹑艺术家﹑建筑师长期对自然和人为的美感现象加以分析﹑探索而获得的共同结论。它作为一种视觉手段,使建筑环境中的各种形式和空间,在感性上和概念上共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