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天津事业单位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3)

2020-06-19 08:46

C.通过塑料盘的光线亮度的平方随所加磁场强度的平方而减弱,二者是成正比的 D.通过塑料盘的光线亮度随所加磁场强度的增加而减弱,减弱的程度与磁场的强度成正比 42.如果称画为哑巴诗,那么诗也可以叫做瞎子画。试想,哪一种创伤更重,是瞎眼还是哑巴,

以上句子的具体含义是( )。

A.凡艺术形式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要谈缺憾,诗比画更严重 B.没有哪种艺术形式是完美的,它们都存在这种或那种创伤

C.绘画只有视觉享受,诗歌只有想象,只有诗画配合,才是完美的艺术 D.如果说绘画没有诗表现力强,那么诗不如绘画直观

43.易卜生是挪威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揭露社会现实,但苦于寻找不到拯救社会的办法。列

,)。”萧伯纳是英国现实主义大师,他的作品揭露资本主维托夫说:“易卜生是天才的问号(

义,常用幽默讽刺手法。世人看了为之感叹,统治者看了感到吃惊和不安。列维托夫评论说:“萧伯纳却是一个伟大的惊叹号(~)。”我国著名作家唐韬在分析鲁迅的一生和他的作品后说:“鲁迅是一个伟大的句号(。)。”

对画线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认为鲁迅是一个彻底的共产主义战士,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B.认为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作品具有鲜明的战斗风格 C.认为鲁迅是一个彻底的共产主义战士,其作品完全反映了社会现实 D.认为鲁迅为人质朴、刚强,作品非常感人

44.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不同于自然现象的普遍性,它的真理性根植于外部世界,科学家和整个人类只是这个外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

性也是外在的,它根植于整个人类,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尽管科学的普遍性和艺术的普遍性在这一点上不同,它们仍然有着很强的关联。

对文中黑体字出现的两个“它”与“这一点”依次指代的是( )。 A.科学的普遍性,艺术的普遍性,根植的基础

B.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艺术家追求的普遍性,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C.普遍性,普遍真理性,根植的基础与时空界限

D.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艺术家追求的普遍性,普遍性根植的基础 45.读书时,即使书中的字都认得了,话全懂了,也未必就知道作书人的意思。意思是离不开言语的,但有些是语言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如果仅限于语言文字,死抓住语言文字不放,那就成死读书了。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杖。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意忘言”,在读书中,就是要过河拆桥。

对文中,“得意忘言”一词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白了文句的字面意思,就要忘记文句 B.明白了文句精神实质,就要忘掉文句 C.懂得了文句精神实质,就不拘泥于文句 D.懂得了文句的字面意思,就不受文句限制

二、文章阅读:共15题。给出四篇小文章,每篇文章后都提出几个问题,每个问题后面都给出了四个选项,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来回答问题。注意:供选择的答案有时可能是对文章某部分或整个内容的一个复述,有时则满足了问题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选择应与所提的问题最相符合。

阅读下文,回答46—50题。

不像诸如行星的运动、光的进行等物理现象,有生命的东西的行为从未归纳为严格的自然规律,也许永远不会。有许多人坚持,对人类行为的研究不可能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也就是说不能在普通的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来解释和判断任何给定情

势的人类行为。但是,生命并不是不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例外情况,生物的行为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假如所有的因素都知道的话,难处就在后面那个短语所说的。所有的因素都知道是不可能的,因素太多了,太复杂了。然而,人类能够了解自己,对此无需绝望。在获得对人类自己的复杂精神的更好知识方面,存在着广阔的天地,即使我们绝不会到达这一道路的终点,我们还渴望沿着它走很长一段路程。

不仅因为问题特别复杂,而且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时间也不长。现代物理学出现于1600年,化学出现于1775年,而“实验心理学”这一更为复杂的研究仅仅从1879年开始,德国生物学家冯德在这一年建立了第一个对人类的行为进行科学研究的实验室。冯德先生主要感兴趣的是感觉以及人感知周围世界的细节的方式。

几乎与此同时,兴起了应用于一个特定方面的人类行为的研究——在这种研究中把人当成一种工业齿轮。1881年美国工程师泰勒开始测量做某一特定工作所需要的时间。泰勒是头一个“效率专家”(像所有效率专家一样,倾向于看不见停表之外的价值),在工人当中是不受欢迎的。

46.文中画线句子“生命并不是不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例外情况”的意思是( )。 A.生命只是在例外情况下不受自然规律支配

B.生命只在例外情况下受自然规律支配 C.生命不受自然规律支配 D.生命受自然规律支配

47.文中画线处“后面那个短语”指的是( )。 A.生命的行为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B.假如所有的因素都知道的话 C.所有的因素都知道是不可能的 D.因素太多了,太复杂了

48.泰勒在工人们当中是不受欢迎的原因是( )。

A.他的研究忽视了人类行为的其他方面,因此,只把人当成一种工业齿轮 B.对某一特定工作所需要的时间测量不准确,影响了工人的利益

C.单纯追求工作效率,加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D.减少了所需要的工作时间,造成大量工人失业

49.下面对文章观点的概括不符合作者见解的一项是( )。 A.对人类行为的研究不可能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B.生命的行为从未归纳为严格的自然规律

C.人类对自身不如对自然现象的了解那样多的原因,一是因素太多、太复杂,二是研究的历史也不长

D.生物的行为有可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并归纳为严格的自然规律 50.文章第二段主要想说明的是( )。 A.对人类行为的研究这一问题研究的时间很短 B.实验心理学从1879年开始研究的 C.冯德建立了第一个人类行为研究的实验室 D.冯德对人类行为的研究很感兴趣 阅读下文,回答51—55题。

国际音乐厅贴出海报:著名的小提琴家将在这里用价值七万元的小提琴演奏古典乐曲。人们奔走相告。

当晚,有许多平时并不喜爱音乐的人,为了想听那高贵乐器的妙音,也跟着别人蜂拥而至。音乐大厅里灯火辉煌,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听众们交头接耳,幸福的议论着。帷幕徐徐地开启,那引人注目的小提琴油光锃亮,愈发显得高贵。提琴家演奏的异常美妙的乐曲像瀑布一样使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大厅里鸦雀无声,听众如痴如醉,一曲终了,余音袅袅。正当大家惊叹那高雅昂贵的小提琴魅力时,“啪”的一声,那昂贵的小提琴被提琴家砸烂了。顿时,四座震惊。“怎么

啦,”“他一定是疯了~”“太可惜了~”惊诧地喊声此起彼伏。音乐会的主持人走到前台宣布说:“刚才打碎的并不是那七万元的小提琴,而是十五元七角??”“哎呀~”听众们又一阵阵惊叹。主持人接着说:“音乐之妙,不仅仅在于乐器的好坏,更重要的是在使用者的演奏技艺??”

小提琴家重新登场,宣布说:“现在,我要以真正的价值七万元的小提琴来演奏了。”大厅里立刻又肃静下来。美妙的音乐悠然而起,听众们再也没有人注意提琴的价格,全都专心地欣赏音乐家用娴熟的技艺演奏出动人的乐曲。

51.价值七万元的小提琴吸引了很多人,是因为( )。 A.人们非常喜爱音乐

B.大家想亲眼目睹演奏家的风采

C.许多人想看看那把昂贵的琴,听听声音 D.那把小提琴让人着迷

52.那把发出美妙声音的琴被演奏家砸碎了,是因为( )。 A.它已经没有用了

B.演奏家已经不喜欢那把琴了 C.它实际上并不昂贵 D.那是一把多余的琴

53.砸碎一把小提琴只想证明一个事实,即( )。 A.一把小提琴不足为惜

B.艺术的魅力可以体现在任何琴上 C.音乐之妙,重要的在于演奏家的技艺 D.琴是演奏家无意中弄坏的

54.小提琴家用真正昂贵的小提琴演奏时,人们再也不注意琴的价值了,是因为( )。 A.人们全身心投入地欣赏演奏家技艺和美妙的乐曲


2013年天津事业单位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浙大远程2013老年护理学第1次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