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上不可能长期拥有巨量的液态的水。
③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虽然可能有些固态的水,但它们却冷得即使太阳照到的地方,也在零下129摄氏度以下所以在那里也永远不会有液态的水存在。
④在这些行星中最有希望的一个就是地球外面的那颗火星了。它的直径虽然比地球小,却与地球有许多的相似的地方:它们的自转周期极为接近,所以有几乎相同的昼夜;它们的自转轴与轨道平面的交角几乎相同,所以火星与地球一样的四季的变化;它的表面平均温度指比地球底了30摄氏度,不像其他的行星与地球的相差那么的大。1877年,一个天文学家用望远镜看到了火星上的“运河”。从此,火星上有生命,乃至于人类的猜想与推测就沸腾起来。20世纪60年代应用了航天技术,其观测、探测和研究的结果才渐渐明朗化,原来所谓“运河”是排成线形的 球形山,火星上没有水,也没有生命的迹象。
⑤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就剩下了一个地球。它与太阳的距离既不像外行星那么的远,也不像水星、金星等内行星那么近;它的大气层不稀薄也不密,既保暖有散热,使地球上能够大部分温度平均在15摄氏度到25摄氏度,昼夜温差最大在30摄氏度以内;这个温度使地球保存了巨量的液态的水,从而使生命的存在成为可能。 ⑥地球现在的大气对生物来说是极为合理的,其主要成分是氮、氧、氢占99.9%,其中氧是动物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在距离地2、3万米的大气层中有一种极为稀薄的臭氧,它能大量的吸收太阳紫外线中对申明有害的波段,对生命的生存有重要的作用。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并且其自转轴与轨道面始终成66度33分的交角,使地球有了四季的变化,这样更有利于生物,尤其是人的休养生息。
⑦总之,只有地球这个复杂天体拥有了巨量的液态的水,而这水与其他的生命支持条件一起孕育、促进并完成了生命的诞生。地球,前面目前所知道生命唯一的发源地和栖息地。
1、第②段在介绍金星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其作用是什么? 2、第②段末尾划横线的句子中“这样的温度”指什么?
3、第④段划横线的句子中的“运河”一词的引号能否去到?为什么? 4、根据本文的内容可知火星自转与轨道面的交角大约是多少度?
无缝铁路
①艺术家喜欢用“空嚓嚓、空嚓嚓”的旋律来描写火车的飞速的奔驰,象征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突飞猛进。殊不知这种铿锵声音正是铁路工作者最头疼的事情之一
②原来火车发明的时候,人们把钢轨一根一根的钉在一起,到了夏天,由于热胀冷缩,引起挤轨,把铁路挤得东扭西歪。后来,在钢轨头处留出11毫米的缝隙,让钢轨有伸缩的余地。然而这个缝隙使钢轨和车轮大受损害,它的阻力也使机车牵引力重量大受限制。每节车厢的每个轮子经过轨道缝隙都要跟对到相撞一次。以北京到广州为例,两地相距2300公里。旅客就不得不忍受几十万次震动。如果每列火车都拉25节车厢,按每昼夜通过24对列车计算,那么每跟铁轨接头在一天之内要承受2400次像气锤打桩般的锤击。成年累月,何止千锤百炼啊!这种锤击对桥梁更为有害,为了克服这些缺点,长期以来,铁道工作者把改善和消灭钢轨接缝作为一项重要的科学研究课题。
③随着现代焊接技术的发展和对钢轨温度应力、胀缩、膨曲等问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相应的处理方法后,铁道工作者针对以上的问题,把短轨(每根长25米)连拉成为长度上百米甚至几公里的长轨铺在路基上,这就是新诞生的“无缝铁路”。 ④好奇而求知新切的人们在头脑中不禁萦绕这样的问题:钢轨接长以后,它的热胀冷缩的问题怎样解决?有两种基本办法:一种是长轨节自身承受全部温度应力,即将长轨锁定在枕木上,使其不因温度变化而胀缩。这种办法使用于一年四季温度相差不大的地区。在一些温度相差较大的地区应就要采用另一种方法,即长轨节自身不承受温度应力,而自动放散应力或定期的放散应力的方法,使长轨节虽温度升降而自由收缩。无缝铁路具有( )钢轨和机车车辆使用年限、( )线路养护工作量和养护费用、 ( )联接扣件所用钢材、( )行车阻力和震动等优越性。其主要技术问题以基本解决,因而无缝铁路被公认为铁路上一项重大改革。据报载,目前广州至深圳就是采用无缝铁路;在京津线上,有时也听不到车轮和钢轨的撞击声,那也因为换上了无缝铁路;西北地区的茂陵至蔡家坡已铺成无缝钢轨200公里’哈尔滨铁路局突破高寒禁区铺设了无缝铁路也获得了成功,京哈线、哈绥线以全部换成了长轨,运行中2000多个焊口无一脱开,列车时速限制已从原来的不足50公里,提高到100公里以上。
⑤随着铁路工作者对无缝铁路认识的不断深化,在全国大规模推广铺设无缝铁路的时刻不会很员了的。到那时,我们在火车上在也不会听到 “空嚓嚓”的铿锵声了。 1、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殊不知: 千锤百炼:
2、什么叫“无缝铁路”?
3、文中括号内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
①增加 节约 节省 减少 ②延长 节约 节省 减少 ③延长 节省 节约 减轻 ④延长 节约 节省 降低
4、“无缝铁路”是怎样解决钢轨接长以后,它的热胀冷缩问题的 ?(不超过80
个字
5、说说第④段加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在京津线上,有时也听不到车轮和钢轨的撞击声,那也因为换上了无缝铁路 6、概括说说本文围绕“无缝铁路”,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的? 7本文第②③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作用。 土壤危机
①沃土来得不容易,一厘米厚土的自然形成要成百上千年。然而在风蚀雨刷之下,刹那间就可以失去。土壤的毒化使成千上万亩土壤失去了种植的价值。地球上的水、土、气候、动植物就像相互 (制服、制约、约束、限制)的一个大锁链,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土壤又是这个锁链中关键的一环。因此,土壤危机机将会造成整个自然界及人类系统性和全局性的危害。
②土壤的流失造成了河床的淤塞,湖泊的消失,水土流失,不仅是水冲土失,而且是土逼水流。满则溢,当河床淤积得在也盛不下水时,那么河流则改道而去。黄河的多次改道,频繁的南北扫荡,主要原因就是泥沙淤积堵塞了河道,迫使河水不得不另找出路,造成了河口黄泛区,破荒千里。土壤是大气圈的下垫面, 它无时不在影响着气候的变化。土壤的丧失,植被的破坏,都直接影响着大气圈的运动引起一系列灾难性的气候变化。许多地区的旱涝灾害,都与土壤流失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我国四川省水旱灾害明显的比历史上增多,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肆虐,就是令人痛心的例证。
③土壤污染更是人命关天的事。进入土壤中的各种金属离子和毒物,通过植物的吸收积累在植物中,植物在被动物食用,污染物复又进入动物体内,并更浓缩。这样经过食物链辗转传递,每一个环节都能使污染物含量增加10倍。当最后进入人体时,污染物已经达到相当高的 (浓度、密度、程度、深度)了,从而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1、括号内应填入的词语是什么? 2、写出本文说明的中心内容(用原文) 3、文中所说的“土壤危机”具体指什么?
4、请依据第④段的内容,用图表表示食物链辗转传递的过程。 5、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举例说明其作用。 6、结合各段内容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 转基因作物
①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早在1983年,生物学家就已经知道怎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酸中去,以便使它产生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虫害的特性等。用以移植的基因可来自任何生命体:细菌、病毒、
昆虫等。
②转基因作物目前在世界上种植已有1000万公顷左右,种植最多的是棉花、玉米和西红柿等。在实验室试种的还有西瓜、稻谷等等。试验的目的除了增产之外,还在于提高这些品种的抗病毒能力。
③但同时也用专家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环境有危险。比如在美国种植的那种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加快出现一些更难对付发虫害。这类作物的所有分子都分泌出 一种微量的“杀虫药”,一种像任何一种农药能选择杀死某些害虫的“雾剂”,尤其是那些能抗除的作物,它们一旦同野生状态下的“表姐妹”杂交之后,那些“表姐妹”也就会因此而成为无法除掉的变种了。
④对于这种技术,尽管还有些问题需要继续研究,但这确是人类9000年农作物栽培史上异常空前的革命。
1、根据文中的内容解释“转基因作物”。
2、文中为什么要对‘杀虫药’‘雾剂’和‘表姐妹’的引号? 3、第②段首句中加点的“左右”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4、文末加点的“这种技术”,指的是什么技术? 飞离地球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有恐穷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是我国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所做的《水调歌头》中的一段。 月夜把酒, (眼、遥、远、仰)望天空,向往穷楼玉宇的仙境,又怕经受不住那里的寒冷,反映了词人的 (犹豫、矛盾、踯躅、畏难)心理。千百年来,人类对地球钟情于斯长相守,现在却移情别恋,向往飞离地球,在太空里 (遨游、漫游、翱翔、旅游),去茫茫宇宙中开拓新天地。
伟大的俄国科学家火箭之父奥尔科夫斯基的墓志铭是这样写的:地球是人类的摇篮,而人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这句话精妙的道出人类的心情。
荣膺此任的首先是航天飞机,它综合了运输火箭、飞船和飞机的技术。在航天飞机起飞时,使用的是火箭技术;航天飞机在轨道上运行时,使用的是飞船技术;航天飞机返回大气层地面上着落,使用的是飞机技术。
现在人类又在研究比航天飞机更先进的飞行器——空天飞机。这种飞机将会像普通飞机那样水平起飞,水平着落。可重复使用几千次,运营成本也会大大降低,在21世纪,空天飞机将成为未来空间运输系统的主角。 1、在②段选词填空,哪个词语对主题起承转作用? 2、在第③段,“人类的心情”指什么?
3、写《飞离地球》,为什么首先写那么多人类向往的内容? 4、第④段与下两个段落的结构关系是哪种类型?
5、第⑤段共两句。后一行的三个分句能改变原有表述顺序吗 ?为什么?
6、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指纹的奥秘
①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突起的纹线。由于人的遗传特性,虽然指纹人人都有,但各不相同 ,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小小的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型指纹,看上去像水中漩涡的,叫斗型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型纹;有的纹像弓一样,叫弓型纹。各人的指纹除了形状不同之外,纹线的多少、长短、粗细等也有差别。即使是 、 、 、兄弟或姐妹,即使他们的相貌极为的近似,但指纹也有明显的不同。据说,全世界的50多亿人中,还没有发现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人。更有趣的是,指纹是胎儿从第三、四个月便开始产生,到六个月左右就形成了。当婴儿张大成人,指纹只不过 ,它的形状特征却固定不变。
②你可别小看指纹,它的用途可大啦!指纹由皮肤上许多小颗粒排列组成,这些小颗粒感觉非常敏锐,只要用手触摸物体,就会立即把感觉的冷、热、软、硬等各种‘情报’通报给大脑这个司令部。然后大脑根据这些‘情报’发号施令,指挥动作。指纹还具有增强皮肤摩擦的作用,使手指紧紧的握住东西,不容易滑掉。我们平时画图、写字、拿工具、做手工,所以能够那么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这里面就有指纹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