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 习题 很全面,全是问答题
答:(1)熔融法;(2)溶剂法;(3)溶剂-熔融法;(4)研磨法;(5)液相中溶剂扩散法;
(6)溶剂-喷雾(冷冻)干燥法。
36.简述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答:安全性:药物制剂的设计应能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降低刺激性或毒副作用。药物的毒副作用主要来源于化学结构药物本身,也与药物制剂的设计有关。对于治疗指数低的药物宜设计成控缓释制剂,以减少峰谷浓度波动,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水平,降低毒副作用。 有效性:有效性是药物的前提,尽管化学原料药物被认为是药品中发挥疗效的最主要因素,但其作用往往受到剂型因素的限制。
可控性:药品的质量是决定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保证,因此制剂设计必须做到质量可控。可控性主要体现在制剂质量的可预知性和重现性。
稳定性: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稳定性。
顺应性:顺应性是指病人或医护人员对所用药物的接受程度。难以为病人接受的给药方式或剂型不利于治疗。
37.哪些药物可以制成混悬剂?哪些药物不宜制成混悬剂?
答:(1)难溶性药物需制成液体制剂供临床应用;
(2)药物剂量超过溶解度而不能以溶液剂形式应用;
(3)两种溶液混合时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固体药物
(4)欲发挥缓释作用的药物可以考虑制成混悬剂
对于毒剧药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宜制成混悬剂使用。
38、简述气雾剂肺部吸收的特点
答:(1)肺部具有巨大的可供吸收的表面积,约为70m2肺泡是人体进行气血交换的场所。人的肺泡总量有3-4亿个,肺泡总面积达140m2。
(2)具有十分丰富的毛细血管和肺泡接触的毛细血管总面积达100m2,肺泡表面到毛细血管的距离0.5-1μm。
(3)血液通过肺循环的量很大,约为体循环的10%
(4)能避免肝脏首过效应,酶活性较低,上皮屏障薄和膜透过性高等。
39.试述湿法制粒压片的一般制备操作过程。
答: 混合 润湿剂或粘合剂 制粒 干燥
药物、辅料粉碎过筛----物料--------------软材----湿颗粒----干颗粒----整粒----压片
40.简述缓释制剂中以减少扩散速度为原理的各种工艺方法。
答:以扩散为主的缓释制剂,药物首先溶解成溶液后再从制剂中扩散出来进入体液,其释药速率受扩散速率限制,其工艺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包衣:将药物或小丸用阻滞材料包衣;
(2)制成微囊:微囊膜为半透膜,在胃肠道中水分可渗透进入囊内,溶解药物形成饱和溶液,然后扩散于囊外的消化液中而被机体吸收。
(3)制成不溶性骨架片剂:以水不溶性材料可制成不溶性骨架片剂
(4)增加粘度以减少扩散速度:增加粘度以延长药物作用的方法主要用于注射液或其它液体制剂;
(5)制成植入剂
(6)制成乳剂:对于水溶性药物可制成W/O乳剂型注射剂。
41.影响药材中有效成份浸出的因素有哪些?
答:浸出过程包括浸润、溶解、扩散、置换四个阶段。Fick‘s扩散定律及其影响因素 dM =-DS(dC/dX)dt D =(RT/N)(1/6πrη)
其中,M-扩散物质的量 R-气体常数 S -扩散面积 T-温度 dC/dt-浓度梯度 N-阿佛加德罗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