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论述题重点
有层次的多元化市场格局,摸索创造最有效合作方式。例如,具有资源开发优势的企业,可结合当地资源情况,合作进行资源开发与生产;高科技企业可考虑在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国家投资生产处于前沿技术的产品,如新型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在纺织、轻工行业中具有领先技术的企业,可考虑投资设厂。通过双边货币互换、成立双边贸易代理结算公司,中国可将汽车等装备的组装与出口市场放到俄罗斯;扩大与印度的家电制造业组装和建材卫生洁具厨具等产品的对外贸易。关键是要利用中国的资金信贷优势、人民币比较坚挺和双边互换的人民币影响力优势、制造业技术领先及熟练工和配套产业链齐全的优势,从各国具体情况来为双边贸易出口量身制订相应的贸易策略。
总之,大力开拓南亚、中东、中亚、南美、东欧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出口市场,无疑是我国外贸企业保持进出口稳定增长,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值得出口企业认真思考其对策和方式,稳步推行该项工作。
论文:中国出口企业开拓新兴市场的现状与建议
3、看图,中国加工贸易的趋势,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见论文《我国发展加工贸易的利弊分析和对策研究》
4、中国如何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跨越?
论文:《实现中国对外贸易的战略升级: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
《贸易大国--贸易强国与转变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的战略》
我国如何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要实现2006年乃至更长时间内对外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我们还需要在以下方面加以努力:
首先,妥善应对贸易争端。2005年既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丰收年,也堪称贸易争端年,这不仅是因为美欧对华纺织品特保争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社会反响最大的贸易争端,其波及中国就业人数之多、涉及出口金额之巨均为此前中国对外贸易争端所未见,也是因为中国的贸易摩擦深度和广度在这一年显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