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2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十三五”发展策略及前景预测研究报告》共十三章,包含2016-2022年生物识别技术行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发展战略研究,研究结论及投资建议等内容。
4、中国
我国生物识别产业,尤其是指纹识别技术领域,已进入成熟发展期,2009年国内市场规模约为19亿人民币,技术、产品和应用日渐普及。2009年我国生物识别产业细分市场分布为:商业应用占84.9%,主要用于门禁、考勤和身份认证;公共和社会安全应用占4.8%,主要用于出入境管理和证照系统,治安管理;公众项目应用占4.5%,主要用于社保、医疗和教育应用;大众消费类应用占4.3%,主要用于指纹识别门锁、箱柜锁、电脑手机开机认证等;司法应用占1.5%,主要用于自动指纹识别系统(AFIS)和自动人脸识别系统(刑侦用途)。相较国外大部分应用都在政府和公共服务领域的重大型项目,国内市场超过90%均是小型商业部门应用,未来仍有巨大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市场相对单一,过于集中在指纹识别技术,今后在面部识别和虹膜识别等领域将大有可为。随着技术的成熟与进步,生物识别技术将会得到深化与普及,并开始得到更大范围的采用,比如在边境安全方面。在今后几年中,应用将越来越多样化,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不断降低,生物识别将会出现长足的发展。 政府对采用生物识别产品的热情引发了对该技术的巨大需求。生物识别最初的应用在于保护财产和生命的安全。不久的将来,生物识别将被用于大规模的设施上。生物识别护照的引进就是朝这一方向努力的一小步。
可见,各种密码替代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个人用户和组织机构接受,投资生物识别技术行业的热潮正在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