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益阳)将0.4%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2mL0.4%的盐酸中,测得混合液的pH变化曲线如右图。某学习小组对加入0~VmL氢氧化钠过程中,所得混合液pH增大原因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假设】
猜想Ⅰ:pH增大是因为盐酸被NaOH溶液稀释(或混合后溶液体积增大 ;
猜想Ⅱ:pH增大是因为发生了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 NaOH+HCl=NaCl+H2O 。 【实验探究】
为验证猜想Ⅱ,请你帮助该小组完成下列实验。(可供选择的实验用品有:pH计、0.4%的氢氧化钠溶液、0.4%的盐酸、水。)
(1)向2mL0.4%的盐酸中加入VmL0.4%的氢氧化钠溶液,用pH计测得混合液的pH=7。
(2)向2mL0.4%的盐酸中加入VmL 水 ,用pH计测得混合液的pH < 7(填“>”、“=”或“<”)。
综合(1)和(2)证明猜想Ⅱ成立。
4. (苏州)2015年苏州市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考查内容为“溶液酸碱性的检验”。请根据实
验回答下列问题。
⑴测得碳酸饮料的pH ▲ 7(填“<”或“=”或“>”)。 ⑵下列使用pH试纸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填序号)。 A.将pH试纸剪成几段使用 B.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
C.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D.将pH试纸湿润后放在表面皿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E.读数时,在30秒内将pH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⑶本次实验中滴管使用出现了如图6~图9所示的四种常见错误操作。请你从这四幅图中任意选择一幅(请写明所选图的序号),具体说明改正错误的方法 ▲ 。
图6 图7 图8 图9
⑷使用白色点滴板完成实验有显色明显、便于对比、 ▲ (填一项)等优点。 ⑴<7⑵ACE⑶ (任答其中一点)
图6,用滴管吸取液体时,应先捏扁胶头赶尽气体,再伸入试剂瓶中吸液 图7,滴管应放在洁净的烧杯内
图8,滴瓶上的滴管用后应不经洗涤直接放回原滴瓶 图9,应将滴管尖口向下 ⑷节约药品
5. (苏州)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研究。
⑴对于没有明显实验现象产生的中和反应,如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要证明它们之间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可通过如下实验来进行。
①在盛有稀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加入到上述烧杯中,边滴边用玻璃棒搅拌,当观察到 ▲ 现象时,说明它们之间发生了中和反应,且恰好完全反应。
②将稀盐酸逐滴匀速加入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数字化仪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pH进行实时测定,得到的曲线如图10、图11所示。 由图10、图11可知,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已发生中和反应的判断依据是 ▲ 。
⑵对于某些有明显实验现象产生的中和反应,如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的反应,只要将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观察到 ▲ 现象,就可说明反应已经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⑴①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②一段时间内溶液的温度升高 ,溶液pH明显下降直至小于7 ⑵生成白色沉淀;Ba(OH)2+H2SO4=BaSO4↓+2H2O
6. (重庆A卷) 氧化钙俗名生石灰,某同学 针对氧化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分离B中难溶物的操作I叫_________。 (2)如果要用实验证明C中不是水而是一种溶液,可以选择下列______(填序号)进行试验。
①稀盐酸 ②酚酞溶液 ③二氧化碳 ④氯化钠溶液
(3)操作II是加入某种物质使无色澄清液出现白色固体,如果加入的是饱和碳酸钠溶液,白色固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如果加入的是固体氢氧化钠(全部溶解),白色固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1)CaO + H2O == Ca(OH)2;过滤(2)②③(3)CaCO3;Ca(OH)2
7. (重庆B卷) 硫酸厂的废水中因含硫酸而显酸性,需要处理呈中性后才能排放。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取少量废水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
第一步:验证废水酸性。往废水中滴加石蕊试液,石蕊变 ,说明废水呈酸性。第二步:处理废水。该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两个方案。
方案一:用熟石灰处理废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方案二:用BaCl2处理废水,观察到废水中出现 。
经过分析,同学们认为方案二没有达到处理废水的目的,因为处理后的废水中含有较多的 。 第一步:红;方案一:Ca(OH)2 + H2SO 4 = = CaSO4 + 2H2O; 方案二:白色沉淀(或浑浊);盐酸
8. (重庆B卷)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李红同学将两种碱的溶液分别装人试管A 、B 中,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三组实验。
(1)实验l 中,两支试管的溶液都变成 色。
(2)实验2中,若B 盛装的是NaOH 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的墓本类型是 反应。
(3)实验3中,李红同学向两支试管吹气,A 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 中无现象,为了探究吹气后B 中溶质的成分,李红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1 :溶质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2 :溶质只有碳酸钠 猜想3 :溶质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 实验和结论:
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 取B 中少量溶液,加人澄清石灰水至不再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沉淀为止,过滤后取上层清液, 溶液呈现红色 猜想3成立 向其中加几滴酚酞试液。 反思与评价:
老师评价李红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是因为猜想 (填数字)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如果要验证“猜想3成立”,必须要换试剂,将 溶液换成 溶液。
(1)红;(2)2NaOH + CuSO4 == Na2SO4 + Cu(OH)2↓;复分解
(3)Ca(OH)2 + CO2 == CaCO3↓+ H2O反思与评价:2;氢氧化钙;氯化钙等
9. (2015?台州)如图为酸碱的化学性质知识网络,A、B、C、D是四种常见的不同类别的无机化合物,图中短线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你据图回答. (1)A、B、C三种物质中,能用来鉴别稀硫酸与氢氧化钙溶液的物质是 Cu(OH)2、C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