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最后一课
第一课时
【点击关键】
◎能说出小说的内容,能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能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感悟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亡时的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前预习】 ●背景解读
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之间爆发了“普法战争”,法国在战争中惨败,被迫将阿尔萨斯全省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本文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走近作者
都德(1840—1897),19世纪下半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生于法国南方一个破落的丝绸商人家庭。15岁起就独自谋生。后来到巴黎,从事文艺创作,过着清苦的文人生活。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1897卒于巴黎。
都德一生写过近百篇短篇小说,其中大多数以普法战争为背景,讴歌了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怀。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小东西》《达拉斯贡城的戴达伦》《不朽者》,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柏林之围》,散文集《磨坊书简》等。 ●温故知新
【温故】1.阅读小说要把握小说的三要素:
、 、 。其故事情节一般分为四部分: 、 、 和结局。
2.人物描写的方法有 描写、 描写、 描写、 描写、 描写等。
【知新】3.本文采用 人称,这不仅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而且有利于直接细致地刻画人物的 。文中有关小弗郎士的描写主要使用 描写,而对韩麦尔先生则主要通过 、 、 、 等方面描写来塑造形象。 【乐学好问】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请找出反映(或暗示)当时社会环境的句子。 5.预习课文,填写下面表格。
情 节 上学路上(开端) 上课
人 物 小弗郎士 ② 难过 懊态度温韩麦尔先生 环 境 出操 普 鲁 1
经过(发展) 悔 细心 难忘 和 耐心 认真 ③ 士 士 兵 ① (高潮 结局) 理解老师 ④ 【课堂研习】 ●重点问题解读 1.小弗朗士来到学校,发现今天上课的情形和平日上课的情形大不一样。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呢?这说明了什么? 平日上课 最后一课 气 氛 学 生 老 师 说明了:
2.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小弗朗士对普鲁士兵的认识和感情前后有什么变化?你认为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作者在小弗郎士进入教室前后,通过他的眼睛写到了镇上许多人,如铁匠、郝叟等,这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
2
4.根据提示,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
⑴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体会一下“又”字的表达作用。)
⑵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韩麦尔为什么要这样庄重的打扮?)
⑶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韩麦尔为什么也说小弗郎士是“可怜的人”呢?) ⑷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小弗郎士对鸽子叫声所引发联想,蕴含着他怎样的感情?)
5.文章为什么要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手势作结?换成慷慨激昂的语言不好吗? 6.《最后一课》的主人公是谁,是人们所关心和一直在讨论的问题。基本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小弗郎士,另一种则认为是韩麦尔先生,还有一种观点是两人都是主人公。你的观点是谁呢? 7.在各种描写方法中,最能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的莫过于心理描写。本文在刻画人物上,就出色的运用了心理描写。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3